「台灣教授協會」簡介

劉聰德
台灣教授協會秘書長

「台灣教授協會」(以下簡稱台教會)英文名稱為Taiw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TAUP),係由一群具有強烈本土意識的大學教授,於1990年12月成立,以「結合學術界認同台灣主權獨立之專業人士,以促進政治民主、學術自由、社會正義、經濟公平、文化提昇、環境保護、世界和平」為宗旨,1995年進一步將消極的「認同台灣主權獨立」修正為積極的「致力實踐台灣獨立建國」。

台教會創始會員有83人,以後逐年增加,最多時曾超過400人,會員完全是本著知識份子的良心,關心社會、關心台灣前途而結合。台教會會員依專長和興趣分成人文、法政、社經、科技和環保五個學術分組,科技組設兩位召集人,其他各組各設一位召集人;也依地域分台北、桃竹、中部及南部四地區,各設一位召集人;會員大會為最高主權機構,其下設執行委員會,由會長、副會長、六位學術分組召集人、四位地區召集人、另由會長指定一位秘書長及兩位副秘書長所組成。會長、副會長和所有召集人皆由會員大會投票選舉產生。台教會設有秘書處,由專職人員、幹事及義工協助處理行政事務。

凡具備大學教師資格或研究機構相當職位者得申請加入台教會,新會員入會時,須取得會員五人以上介紹。創會之初,可能為了防止惡意人士滲透,會員入會之審查及程序相當嚴格費時。今年(2007年)的執行委員會已決議簡化程序,將提請會員大會認可通過。之後,應該可以吸引較多的年輕教授和研究專業者入會。

為實現其宗旨,台教會不僅舉辦學術性活動、發表政論性文章與白皮書,更積極地參與推動民主化、社會改造及正名制憲。台教會第十四屆(2004年)的會長王塗發教授在2004年11月6日的《自由時報》發表「台灣教授協會14歲了」一文,其中詳細列出台教會的許多重要活動,為達完整性,此處一併將2005和2006年較具代表性的活動也附加於後:

在主辦研討會方面

1991年的「台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1992年「國土規劃學術研討會」、1993年「媒體改造與自由民主研討會」和「體檢小學教科書研討會」、1994年「集會遊行法修正研討會」和「台灣憲草研討會」、1995年「海岸地區保護研討會」、1996年「族群政治與政策關係研討會」、1997年「公投入憲研討會」和「地方自治與國家發展研討會」、1999年「海內外台灣人國是會議」、2000年「中國文化在台灣檢討會」、2001年「大學教育之台灣主體性學術研討會」、2002年「台灣獨立理論與歷史研討會」、2003年「台灣漢文化之本土化學術研討會」、2004年「民間制憲論壇會議」、2005年「台灣媒體生態」座談會、「台灣國民主體文化的追尋」座談會、「從當前政局展望台灣憲政遠景」座談會及「台灣與西洋國家觀」研討會、2006年「外來劇與本國藝人權益」座談會、「轉型期正義」座談會及「 2006 台灣政情觀察期中報告」發表會。

在召開記者會、發表聲明或白皮書方面

1993年的「兩國兩制、和平共存」白皮書、1996年「反對中國侵略台灣的嚴正聲明」、1998年「反對強權侵害台灣主權宣言」、1999年「廢除國統會」記者會和「九九修憲還有什麼戲唱?」政情評論記者會、2000年「掃除黑金與民主法治」政情評論記者會、2001年「全民公投、立委減半」記者會、2002年「對親中媒體亂台的嚴正聲明」、2003年「公民投票民意調查發表」記者會、2004年「國會改革、立委減半」記者會和「守護台灣民主國際記者會」等、2005年發表「自由台灣世紀宣言」、「晶圓西進」記者會、「呼籲扁政府勿在WTO喪權辱國」記者會、「台大‧師大校長遴選與資格問題」記者會、「面對國家迫切危機──批判國親中國熱與政府公權力淪喪」記者會等、2006年評論「國共經貿論壇」記者會和「馬英九評論及張正修新書發表會」記者會。

在推動民主運動、舉辦遊行方面

1991年發起「一○○行動聯盟」並推動廢除刑法第一○○條、1992年發起「退報(聯合報)救台灣運動」、「廢國大、反獨裁」大遊行和「總統直接民選」大遊行、1994年推動「台灣人覺醒運動」、1995年舉辦「馬關條約一○○年,告別中國」大遊行和「媒體全面改造,黨政軍退出三台」大遊行、1996年發起「三一六反統一」大遊行、1997年主辦「二二八50週年追思夜省燭光遊行」、發起「公投入憲立法推動聯盟」、1998年舉辦「關切柯江會談,決志保台建國」大遊行、「台南市台灣前途公投」大遊行、1999年主辦「四一○公投救台灣」大遊行、參與「反黑金廢國大」大遊行、2001年舉辦「立委減半、黨產入庫」大遊行、2002年主辦「八吋晶圓延緩開放,根留台灣減少失業」大遊行、2004年發起「萬人牽手圍繞立法院」以推動「國會改革、立委減半」、2005年發起「228自由台灣全球行動」、響應326「民主和平護台灣」大遊行、2006年「318護民主反併吞」大遊行。

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不少台教會的領導成員被吸納入執政團隊,這些活躍份子無法再參與帶動會務,加上許多成員對本土政權的高度期待,甚至認為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台教會因此必須重新摸索定位自己。從2000年到2006年底,台灣人對本土政權的心情從先前的熱烈期許,轉為失望困窘,終又激發出人民自救的積極情緒。從執政團隊退下來的蔡丁貴教授,在這樣的社會氣氛下,爭取成為2007年的會長,確立回歸實踐台灣獨立建國的核心運動思維。

台教會的成員主要是服務於學研界的專業人士,不但學有專精,而且願意放下教授的身段走上街頭,以實際的行動來愛台灣。也因此,台教會受到社會的重視與尊敬,它在台灣建國運動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本身具有論述公共議題、傳播建國理念的能量,可以和民進黨執政團隊溝通,可以和島外台灣人團體連繫,可以在校園鼓吹學生運動,還可以和本土草根性的組織合作發動抗爭行動。台教會義不容辭可以為建國運動擔當有效的宣傳、溝通、協調的角色。

在蔡丁貴教授的領導下,台教會和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開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雙方正在進行規劃「台灣民眾大學」,希望以這兩個團體成員共同的專長,直接參與貢獻台灣社會,發揮影響力。前不久,雙方也合作推動台灣共同旗幟,會同島內外主要台灣人團體,成功地達成共識:以「世界台灣人大會」所設計的旗幟為共同旗幟。此後,將鼓勵島內外台灣人團體和個人在代表或象徵台灣國家的場合,能夠廣為使用這個共同旗幟,來展現台灣和台灣人建國的決心。台教會也積極和「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以及「908台灣國運動」合作推動群眾運動。台教會相信厚植草根性的組織是實踐台灣獨立建國運動非常重要的工作,更願意和認同獨立建國理念的團體共同打拼。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