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媒體對抗」 一個相當具規模的獨立媒體監督網站

林朝億 媒體工作者

2002年4月2日,《中時晚報》在頭版和三版,大篇幅刊載南非《華僑新聞報》的一則發現「華工支持革命,捐助三箱金條」新聞。但是第一時間踢爆這條假新聞的,卻不是其他跟起來瞎起鬨的電子媒體,而是一群由網友自動自發組成的「與媒體對抗」網站。當時立刻有網友第一時間連線到南非《華僑新聞報》網站查證,發現這是一條愚人節當天娛樂讀者的假新聞,豈料台灣的報紙居然以整整理二個版面,加上一堆不知所吟的「斑斑血淚當年華工受盡欺凌」文章報導此事。

這不是這個網站第一次踢爆台灣媒體新聞造假的案例。因為事後證明,只要有些疑似假新聞出現,就會有網友主動提出質疑、查證,甚至進一步發現為假。事實上,從它的名字最早是「與媒體對抗」到現在的「與媒體對抗」,就可以知道這個網站的成立主要是反映出讀者、或是泛綠的支持者對於當今媒體亂象的不滿所致。

八掌溪事件

2000年7月22日嘉義縣發生的八掌溪事件,部分媒體過度報導與炒作新聞,尤其不斷重複受難者的鏡頭,刺激了「與媒體對抗」網站的成立。當時許多在外獨會討論版的網友如LKK就指出,「中國大舜號(1999年發生的船難)死亡了幾百人,救援船七小時才到,獲得褒揚;臺灣死亡四人直昇機就慢了半小時,高層副院長之下,署長全部換,還被叫做棄車保帥,斷尾求生。混蛋的宋狗媒體」;「宋當省長,新竹尖石沖水九個人也是等不到救援,死掉。省府誰下台了?」

很快的,這股「反制大媒體!還台灣真面貌!!」的民氣集結起來,2000年8月他們立刻在「台灣茶黨」網站上成立了與「與媒體對幹」討論版。筆名路犁的站長是個深綠的支持者,90年代還曾在地下電台主持過節目。

他在回顧與「媒體對抗」的成立過程時指出,一個事件發生後,訊息的選擇相當重要,可以從負面或是正面報導切入。而民主化後的台灣,媒體的操作並沒有多大改變,思維方式還是不脫過去那種醜化民主人士的方式。只不過更細膩罷了。

由於這個網站,平常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掛載網站上。甚至只要有跟台灣相關的外電新聞出現,就會有「外電組的志工」將它翻譯成中文,甚至還去電跟一些國外智庫專欄作家取得翻譯版權許可。有時候,熱門的討論議題,點閱率還可以破萬以上。這在台灣而言,除了色情、交友、電腦議題網站外,還是相當罕見的。這樣的規模,當然會有人質疑背後是不是有民進黨或是特定勢力出資呢?

第一個公開捲入這個質疑風波就是名嘴劉寶傑。他在2005年11月14日的「火線雙嬌」節目講了一段話說,「民進黨雖然執政,可是他一直覺得他們在媒體這邊是弱勢,那所以他們其實成立了很多網站,你也知道說有所謂的什麼媒體對抗的網站…」。這段談話,立刻引起了網友的批評。有的立刻展開側錄,有的把這段談話逐字逐句的打下來,有的呼籲提告,然後,有人開始呼籲捐款。

隨後,劉寶傑則在回應媒抗管理者claireCLAIRE說,「對於我自己言語不夠精準之處,感到抱歉,我再次重申我無意說媒抗是由民進黨出資成立,我會在下次參加雙嬌錄影時,利用時間說明,這樣做,只是表達我個人負責任的態度,至於媒抗要如何處理,我表示尊重」。

雖然整個風波以劉寶傑在隔週的「火線雙嬌」錄影時公開澄清落幕;不過,這個事件相當有趣,值得關心公民如何透過網路進行運動的人注意:一、如果民事求償告訴真的提出,法院是可以接受未登記為法人的團體提出告訴?二、告訴如果是以自然人身份名義提出,因為網友多數是以匿名或筆名方式在網站上發言,屆時網友如何主張自己的名譽已經受損呢?三、網友雖是自動自發上網的,但是在跟劉寶傑對話時、甚至準備提出告訴前的準備動作,都在網站上公開公告相關步驟與想法,這種組織與紀律其實跟實體的公民團體相較,毫不遜色。四、這也是國內少數幾個案例,透過網際網路方式逼迫媒體或是媒體從業者選擇在同一個版面或是節目以相同篇幅公開道歉的。

匿名的網路文化

談到網際網路的「匿名」議題,媒抗站長路犁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典型的例子。他行事相當低調,偶而會跟部分媒體記者私下約見面。但是都不願意透露他的本名。除了公共電視在拍攝「回首台灣報業」影片時曾經露過臉外,他從來沒有意願在公開場合拋頭露臉。

談到為何要「隱姓埋名」,路犁說,因為他自己有些業務跟台北市政府有往來。不想,因此受到影響。同樣的,近年來許多泛綠的大型群眾活動,媒抗網友也都會發起「網聚」,主動動員報名參加。有趣的,這樣的「網聚」活動後,post上來的照片,也都大部分在網友臉部打上馬賽克。形成了一種,私下你會知道我是誰,我會知道你是誰,但是公開場合上我們都不會說破的網路文化。

至於媒抗的出資者是誰?路犁說,就是他自己和一小部分朋友罷了。媒抗的主機架設在他家裡,拉一條寬頻網路。偶而會有警察上門。花的錢不多,比起過去他常常晚上出去找朋友喝酒聊天而言,他跟他太太說,錢是沒有省下來,但是因為要管理網站,所以留在家裡的時間還比較多。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