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南海仲裁」的幾個相關看法

關於2016年7月13 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對中、菲南海爭議的仲裁結果,以及後續政府的回應,吾人認為:
 
一、本次仲裁起因是中國近來意圖將南海內海化,人工擴張島礁面積,排除南海諸國,以達壟斷海洋資源與搶佔區域關鍵戰略位置的目的所引起。自習近平上台以來,毫不掩飾其欲成為西太平洋區域霸主的野心,持續向各個方向擴張,致與各國產生糾紛。作為被中國覬覦的對象之一,台灣的國家利益與立場,自應是與受到中國擴張壓力的周邊各國相一致。
 
二、因仲裁案中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份,蔡總統第一時間即發表仲裁案未經台灣參與、陳述,仲裁結果對台灣不生效力的主張,等於拒斥了仲裁案所包含的「一中原則」。堪稱明智、正確的回應。

至於未明確捨棄過時且不合理的11段線主張,以及引用與當前台灣無關的1947年中華民國主權主張,以致產生被1949年建國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的詮釋空間,甚至可能坐實仲裁案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份的看法,使台灣成為成為仲裁案當事國一方(的一部份),一些相關作為審慎檢討是否與蔡總統主張台灣未參與仲裁案的回應相矛盾。
 
三、南海仲裁案結果對台灣並無具體之影響,台灣在南海領有各島嶼的事實,已足以作為台灣參與南海開發,及與各國合作、溝通的後盾。仲裁案亦未否定上開事實。仲裁案否定中國宣稱繼承的,不切實際的九段線主張,政府例行出巡的軍艦實在無須大動作提早出航,引人聯想落入與馬英九登太平島宣示主權相同的窠臼、產生台灣與中國為南海議題盟友的誤解空間。
 
四、蔡總統上任之時,既然高舉「新南向政策」,在外交政策上,自然應以平等、互惠的態度,與南海諸國交流,積極參與南海秩序的建立,並藉聯合利害相關的各國,促進國家安全、資源共享、經濟互利。國人應捨棄舊中華民國式的霸道思維,謹慎處理南海主權主張,避免成為中國附庸,政府更應把握機會為台灣開展國際關係和確保主權獨立。
 
綜上,衡諸國際環境,南海問題與台灣主權獨立的前途息息相關,政府應揚棄中國內戰遺留的陳腐謊言,重新建構符合台灣本位的南海論述。更不能在國際矚目的場合上,落入一個中國的枷鎖之中。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秘書長 何浩明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