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京的祝福

轉載自「日本之聲」

作者盧千惠 / 駐日代表夫人

離開台灣將近三個月,從報紙、電視看到天災人禍沖犯的故鄉,心有淒切的感覺。尤其是在將近中秋節的這時辰。去年中秋節在台中山貞兄家烤肉賞月,今年有什麼節目沒有?我隨夫君來日本赴任後,生活十分忙碌。如果我說至今我還是適應不良,相信你們不以為過,因為一切都得從新學習。

我們住進歷代駐日大使住過的公邸。掛著「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看板的辦公處大樓就在隔壁。美麗的兩棟建築物是在馬紀壯海軍上將當大使的十五年前,由台灣建築家郭茂林先生設計建造的。郭先生是那時代在日本可說是最有名的建築家,東京霞關大樓是他的主要作品,它曾是日本最高的建築物,不只高度,也因為它的結構、外觀,受到景仰,台北的新光三越也是他的設計。代表處白色公邸優雅高貴地融入在幽靜的「自然教育公園」之中,四周樹木茂密,小鳥和涼蟬的混聲合唱整日供你免費欣賞。本來的兩千坪「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館」在彭孟緝大使的時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接收。以後,我們的在日外館就掛上上面的看板了。這公邸住過馬紀壯、蔣孝武、許水德、莊銘耀、林金莖、羅福全諸位代表。硬體不輸其他國家外館,那麼,裡面的裝飾呢?

兩禮拜前,陳郁秀無任所大使來訪時,在談論中我提到公邸內需要展示一些台灣藝術品。這裡只有羅代表在任時買的三幅畫和一座雕像。另外就是幾張富士山畫和張大千的複製山水畫。我覺得富士山雖然多姿,台灣的中央山脈更英俊;長江三峽雖然有名,但是比不上大甲溪親;我寧願台灣的駐日公邸展覽的是台灣的山及海,而不是富士山或長江三峽的名畫。我也非常地想擺置台灣精緻的手工藝品,來替代清、明朝的複製花瓶。陳大使聽了之後說了一段故事:

她有一次到泰國,順便訪問巴黎時代的朋友,駐泰國的法國大使。她送台灣非常精緻的禮品。聽法國大使讚賞後,她請他將台灣產品擺放在官邸的裝飾架上。那位大使雖然客氣,但是表明不能這麼做,「不要讓我失職,法國大使館只擺法國的藝術品」。

我也有同樣的想法。台灣大使館展示的,應該是能讓人認識台灣,觸及台灣文化的繪畫、雕刻、工藝品才對。你贊同嗎?

在這裡工作的外交官員,雖然還不是都很認識,但是我覺得他們非常的優秀,他們在外交困境下日夜為國做事無怨無悔。早起的我有時聽見傳真機開始啟動,抬頭看掛鐘,時間還不到七點。天啊,新聞組的朱組長已經從辦公室寄重要的消息過來啦。代表辦公室的陳主任更是有忙不完的工作,他和代表一起參加晚會後,回到辦公室挑燈趕工,然後帶著一大堆他詳細看完的公文再回來和代表討論。我就近看到我們的外交官為著國家的生存奮鬥,心中有無限的感謝。我真誠地希望國人一定要給他們掌聲及鼓勵。

不只先生,連夫人們,不論在和日本人的聯誼或照顧同鄉的事工上,自動負起重任。中秋節快到,婦女會會員忙著準備招待全部館員及家屬一起賞月、同樂並思鄉。她們不只各自準備豐盛的菜蔬,練唱「月夜愁」、「抱著咱的夢」,苦練「虎姑婆」劇,也勤練跳夏威夷舞;還為參加的孩子準備禮品。在異鄉愈看得出台灣婦女世界第一堅強,第一賢慧。

匆匆幾句報告這裡的情況,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