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刊載日本防衛研究所公佈《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7-持續變動的中、台關係》,關於台灣與中國的軍事和安全保障相關之議題,由該所的所屬研究人員從長期觀點分析應當關注的事情,對外廣泛提供。2011年3月以來,各年度公佈1期報告。該報告受到國內外研究機構和媒體高度關注。防衛研究所根據本報告所提出的分析,日本相關單位經常引用作為加深包括中國與各國、各地區研究機構和相關人員的交流對話。
本次報告指稱,在台灣的「台灣人認同感」顯著提高,「在心理上與中國保持距離的民眾穩步增加」。不過,面對在軍事和經濟兩方面崛起的中國,報告提到台灣的多數民意「既不是台灣獨立也不是中台統一而是『維持現狀』」,認為蔡英文政府將制定政策,使中台並存於台灣海峽兩側的現狀固定化。對於蔡英文政府,中國習近平政府感到「不信任和惱怒」。舉出中國以台灣武力進攻為假想的演習及增強武器裝備等,認為「將提高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報告最後提出增強台灣的防衛能力對於地區的穩定而言很重要。
另外,2017年亞太區域面臨一個新的不確定時代。美國總統川普競選時揚言,倘若日本與韓國等亞太盟邦不願負擔更多自身的防務支出,將不惜自亞太地區完全撤軍,令美國盟友信心動搖,擔心美國會改變對待亞太區域的策略;原先期望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來牽制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在眾多區域安全及經貿專家呼籲應繼續推動,以免波及美國的亞太區域利益下,其甫上任即簽屬命令退出該協議。川普總統至今仍難以捉摸的外交政策,無疑為亞太地區政經局勢投下一舉震撼彈。
川普曾公開表示,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逐漸上升且咄咄逼人,是美國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威脅。為此,川普上任後旋即致電日、韓國兩國,保證美國會繼續支持兩國。隨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出訪日韓,反映美國把亞太放於優先位置,並且重視對日韓的國防合作。無視中國強烈反對主張此舉「侵害中國正當權益,導致地區形勢複雜化,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本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和地區戰略平衡」,再次確認美國承諾協助韓國佈署導彈防禦系統「薩德(THAAD)」,由於「薩德」的雷達探測距離涵蓋中國,因此中國將之視為其直接威脅;在與日本首相的會談中重申,《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美國對日本的防衛義務,其重要性「和過去1年、5年一樣,在未來1年、10年內也不會改變。」美國將協助反對其他國家單方面侵害日本主權的行為,尤其是面臨中國不斷挑釁釣魚台列島主權的問題。
面對中國在南海海域及周邊海域持續建設軍事基地擴張其軍事布局,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於國會任命聽證時聲稱,中國在南海建設人工島嶼,進行軍事佈署,是非法行為,「應禁止中國進入南海人造島」,對中國在南海作為的表態立場強硬。美國會持續堅持在南海海域的航海與飛行自由,在國際法允許範圍內繼續飛行、航行與作業。若有事故發生,美國及其盟邦與夥伴要有能力限制中國接近並使用這些人工島嶼,以避免對美國及其盟邦和夥伴造成威脅。
川普總統曾經明白且強硬表示不願意無條件接受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川普讓美國取得美中台關係論述主導權,撼動美國數十年來亞太戰略的既有基礎,也讓美、中兩國將如何在國際事務上進行角力,成為一個充滿疑慮的課題。
2016年年初,蔡英文總統秉持「維持現狀」的立場贏得大選,更在就職演說中宣示兩岸關係是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的重要一環,期許在現有機制上,以對話和溝通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也反覆強調「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維持台灣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現狀,是新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表明不會在壓力下屈服,也不會走回與中國對抗的老路。民進黨重返執政,兩岸關係是一大挑戰,過去民、共之間缺乏互信基礎,蔡英文總統上任,首要任務就是穩住台海局勢,因此選前喊出「維持現狀」,上台後也一直保持這個基調,讓兩岸降溫,「冷凍」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這是蔡英文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維持現狀」的基本態度。
蔡英文上台初期,中國雖然祭出許多不信任她的舉動,但其實仍在觀察蔡英文總統的言行,善於國際談判的蔡英文總統,始終保持敵不動我不動、不挑釁、不躁進的姿態,讓中國沒有借題發揮的空間。
台灣周邊國際情勢,尚處於相對不確定未來的局勢,蔡英文總統的「維持現狀」雖可稍解兩岸緊張局勢,但台灣必須不斷思考,亞太區域的和平安全與穩定發展,對台灣國家自身安全與和平的關聯何在,如何藉全球輿論及共識,迫使中國與台灣理性對談,有待更進一步深入檢視與觀察。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