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保再強化的作為與挑戰

柯承亨
前國防部副部長

東亞地區就經濟面而言,在過去的30多年來,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8%,遠遠高於全球不到3.5%的年均增長率。就政治面而言,此一地區有著朝鮮半島南北韓的對峙、台海兩岸的對峙、日俄北方四島領土的爭議、日韓竹(獨)島爭議、中日東海大陸棚的爭議而備受矚目。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以及中日釣魚台爭議、北韓核武問題的激化使得此一地區更成為衝突的熱點,危機似乎一觸即發。

 

一、朝向外擴型的日本安保政策

二次大戰後,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向來以美日同盟的美日安保條約為基石。安倍總理重返執政後,面對激化的中日釣魚台爭議以及北韓的核武問題,安倍政府在安保政策上,不論內部自衛隊戰力的調整強化或對外主動積極的軍事外交,都展現強勢的作為:

(一) 對內強化自衛隊的機動戰力

在中日釣魚台衝突升高後,安倍政府對內即著手調整自衛隊西部方面軍的部署、強化對西南島嶼的警戒監視、提升自衛隊的水陸兩棲作戰能力、引進美國魚鷹垂直起降運輸機、強化自衛隊登島作戰的演訓等,目的即在建立強有力的機動防衛力。

(二) 對外積極建構軍事外交的安保網路

2013年1月16日,安倍總理派眾議院外務委員長河井克行為特使至北約總部拜會北約秘書長,轉交親筆信表達在釣魚台問題與朝鮮問題上亞太局勢正在變化,希望加強與北約在安保領域的合作。此外,也與英國簽署軍事機密保護協議,以利軍事情報互換與聯合開發防衛裝備。

在南海問題上,安倍政府也以救災為名義,計畫對菲律賓、越南提供巡邏船以及擴大經援,並以潛艇災難搶救的名義幫越南訓練潛水艇艦員。這些積極的軍事外交作為,都被中國視為在建構對中國的軍事包圍網。

 

二、日本安保政策面臨的挑戰

儘管安倍政府在緊密美日同盟的基礎下,致力提升自衛隊的機動戰力與加強在東亞週邊國家的合作,以形成對中國包圍的壓力。但仍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在日本憲法第九條和平憲法的限制下,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日本自衛隊首度派遣掃雷部隊參與,在2001年也派遣3艘軍艦和700名自衛隊官兵赴印度洋支持美軍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2004年1月更正式下達向伊拉克派兵的命令,這些舉措都在國內造成極大爭議與面臨違憲的指控。

(二) 美國軍力部署重心雖逐步從歐洲轉向亞太,但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為了不與中國正面為敵,政治上秉持著不介入盟友與中國領土爭議的原則,試圖在亞太採取艱難的平衡策略,長此以往將會造成美國盟友的不安與不信任感。

(三) 相對於中國在主權爭議的立場越來越強硬,美國對盟友在主權爭議的支持卻陷入舉棋不定,甚至前後不一、趨於軟弱。在中日釣魚台爭議中,美國最初聲稱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後來又表示不介入中日領土爭議;在2012年再次爆發中國與菲律賓對黃岩島的主權爭議時,菲律賓同樣援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希望尋求美方支援,最後卻被澆冷水,導致中國後來在爭議中占居上風。

(四) 美國與日本的亞太盟友間安全利益也非完全重迭,而是各有不同的安全挑戰與軍事戰略。這些盟友一方面希望借助美日同盟的軍事實力來抑制中國軍事力的崛起;另方面卻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來引領他們走向經濟繁榮。

 

三、展望未來

(一) 在不願與中國正面交鋒,卻又要抑制中國軍事擴張的策略下,以美日同盟為基礎,美國將會繼續提供足以因應中國威脅的先進武器裝備、強化自衛隊的機動作戰與兩棲作戰演訓,並積極協助使自衛隊擴大國際參與,強化與北約、英國等盟友的軍事合作。

(二) 安倍政府雖然以反恐合作、海上救援、災害應變等名義積極從事軍事外交,惟在和平憲法與武器出口三原則的規範下,總是綁手綁腳受到諸多限制。而修改和平憲法不僅在國內將面臨在野黨、反戰人士及輿論壓力,國際上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疑慮將被大肆炒作批判。至於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限制,將涉及到與美國軍武合作的機密、專利與現實的軍火市場競爭等問題而非美國所樂見。

(三) 依據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中心於今年8月下旬公佈的資料,中國八年間出口的戰機數量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俄美;中國八年間出口的防空導彈數量排名世界第八,顯見中國除了是經濟的大國也開始成為軍火輸出的大國。一旦中國挾其經濟優勢結合軍火輸出,再加上以龐大的市場與資源為誘因,將會相當程度的削弱美日對中國的實質圍堵。

(四) 以中國在國際政經軍越來越提升的影響力,加上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今後在國際上面對涉及主權爭議的糾葛時,立場勢必越來越趨強硬。去年愈演愈烈的中菲黃岩島爭議最後導致中國對黃岩島的實質控制;日本對釣魚台國有化的措施造成中國海監船與軍機在周邊海域的巡邏常態化都是顯例。

(五) 可以預見,美日中彼此糾纏的三角關係仍將繼續牽動今後的東亞情勢,面對越來越強勢的中國,美國如果繼續採取艱難的平衡策略,會不會變得進退失據?美日同盟如何面對可能升級的危機?以及如何在東亞設置一個可以有效對話、處理爭議的安保機制?這可能都是在大國角力博奕中,大家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