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總統與阿扁總統

林建良◎在日台灣同鄉會會長

日本人對李登輝先生的尊崇
我們知道李登輝先生就如同那一代的台灣人一樣,受日本教育也深具「嚴謹、刻苦」的「日本精神」。然而「日本精神」一語,其實在日本原本並不存在。此語由受過日本教育的台灣人口中所述,而最近逆輸入到日本來,對日本人而言「日本精神」一語反倒是一個重新發現自己的新奇刺激。而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最符合這句來自台灣的「日本精神」一語之人物,非李登輝先生莫屬。李登輝先生不僅是日本人心目中,「日本精神」的代表,同時也是啟發日本人回頭來檢視自己的「日本精神」最大的刺激。 

去年李登輝先生訪日就醫之前,日本政府遲遲不發給李先生簽証,當時研究台灣歷史為中心的日本人團體「台灣研究論壇」的事務局長永山英樹先生,主動發起向外務省靜坐示威抗議。當時有許多平時根本不曾參與過此類活動的學生,家庭主婦,大學教授們,也一起舉起牌子向外務省吶喊抗議,抗議日本政府對李登輝先生的無禮舉動。他們與在日台僑並肩作戰要求發給李登輝先生簽証,也要求日本政府以更尊重的態度迎接李先生來日本。這場抗議由早上十點到晚上八點,持續了三天,直到第三天日本政府宣布發給李先生簽証。隨後「台灣研究論壇」又與「在日台灣同鄉會」共同發起迎接李登輝先生之活動。我們共動員了千人到關西機場迎接。其中有一半是日本人,他們揮舞著日本國旗及綠色的台灣旗。當看到李登輝先生的座車通過,李登輝先生搖下車窗向大家揮手時,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熱淚。看到李先生再度踏上日本的國土感動了無數的日本人。這種對外國前元首所表現出來的感情及敬意,在日本史無前例,相信將來也不可能再有。

而何以李登輝先生如此受日本人敬重?何以他們會敬重一個外國元首超過自己的國家元首?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在李登輝先生身上看到了在日本喪失已久的「武士道」精神。他們看到了一個兼具文學、史學、哲學素養、刻苦克己,有透徹豁達的死生觀,無畏無懼的「武士」就存在於李登輝先生身上。筆者認為這已足以解釋所有日本人對李登輝的感情。日本人敬愛李先生,期待李先生能喚起在日本社會失去己久的「武士道精神」、「日本精神」。

台灣有幸在李登輝先生領導之下完成了民主的程序,擁有李登輝先生本身就是台灣的驕傲。他身上所有的「武士道精神」其實也是當前台灣社會所最需要的堅忍不拔,平實無華,為公忘私的精神。希望兼備「台灣精神」與「日本精神」的李登輝先生,能引導後輩的我們,為台灣走出一條更有自信的路?

給阿扁總統的諍言
阿扁掌權後時有「走精」的言動與搖擺不定的政策決定,最糟的是中了統派的計跟著統派大喊「我們不要意識形態」,而讓強調台灣該堅持主權獨立的聲音被與「意識形態」劃上等號成為阿扁政權內的禁語,也解除了整個台灣社會的精神武裝。相對的,統派則大肆地把台灣推向虎視眈眈的中國,他們要求接受「一個中國」,鼓吹「一國三制」,連阿扁都隨著他們的魔笛起舞唸起「憲法一中」的魔咒。阿扁的表現讓我們幾乎要相信「阿扁與江澤民的密約」的八卦新聞是不是真的?

在政權交替之後,絕大多數的愛台灣派(有別於輸不起的愛中派)都珍惜這不容易得來的民主果實,期待阿扁政權能成為賢而有能的安定政權。也因此愛台派人士大多相互約束不要太批判阿扁,對阿扁多鼓勵少責備,希望阿扁政權早一日上軌道來捍衛台灣的安全。然而這樣的好意顯然完全落空,筆者質疑阿扁政權四年下來台灣的社會還有多少「台灣意識」及捍衛台灣的決心。

阿扁之所以做如此多取悅派的動作乃出於選票至上的條件式反射,這也許是以選舉家的政治人物的宿命。而只要在現行制度下選舉判斷民意的最善選擇時,我們無法批判政治人物的這種心態。筆者要強調的是阿扁顯然相當「靠勢」,仗恃愛台派只有「挺扁」,不會有其他選擇,因此他很放心地去追求統派的歡心。阿扁任由這群毫不關心台灣安危的統派予取予求,卻看不到支持他的愛台派心在淌血。此次的經發會的結果就是一個最好的証明。而好不容易歷經一個月的經發會爛劇才下幕,這些貪得無厭的愛中派又要求開「政黨協商會議」、「政黨高峰會議」。他們才剛剛取得了經發會決議這條繩子套在阿扁的脖子上就已迫不及待要摧緊它。可憐的是阿扁頸子上掛著被統派牽著的繩子還得意揚揚,不知道自己傷害了多少愛護他的人的心。

相信許多愛台派是以「除了阿扁沒有其他的選擇」的心理在支持阿扁,認為只有阿扁能代表台灣的本土派,也因此大家以顧大局的心情來挺他。然而在政治上沒有絕對必要的人,一個政治人物經常在有「非我不可」的自滿心態時,他的政治生命也已接近終結。政治人物只存在一時,台灣卻必須永久長存。為了打贏下一場總統大選,放任以「台灣之子」自任的阿扁正當化統派向中國傾斜的口實,解除台灣人的防衛意識,那麼我們贏得選舉而失去台灣。

世界上只要是民主國家,選舉就有輸有贏,除非獨裁政權否則沒有不能輸的選戰。同樣地,只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不得到人民同意而改變國家体制,獨立如此,統一也如此。因此,我們最該擔心的反而是以尼克森打開中國大門來學樣的阿扁向中國接近,誤導台灣的方向及國際上對台灣的看法。

以現在阿扁的表現來看,似乎誰來做都很難做得更好,也很難做得更壞。因「顧大局」為由而壓抑對阿扁錯誤政策的批判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要知道不批判阿扁的荒謬政策,是愛之適足以害之。下一場選舉固然重要,但台灣意識的推揚,強化台灣防衛意識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千秋之業。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