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岡伸一教授
/東京大學
作者東京大學教授北岡伸一,58歲,專研日本政治外交史,係由民間任用為外交官,從2004年春季赴任聯合國次席大使,最近完成任務歸國。有關安理會的改革及北韓問題等,在難題重重的國際政治舞台上,代表日本的政治學者在思考什麼?如何行動?………滲入種種軼聞,來描寫「現在的聯合國」。(本文刊載2006年10月9月的『讀賣新聞』。)
聯合國是在做什麼的機構?首先讓我從最基本且一般人不大理解的事情來開始說明。簡單的說,聯合國就是決定國際社會意志的地方,包含不允許北韓發射飛彈、國際社會對愛滋病應該做什麼對策等各式各樣的意志決定。
聯合國的會員國為主權國家(現在192國),而聯合國的決議是從協調會員國的意志之中產生的。提到聯合國時,許多人會想起秘書長之下的秘書處,然而聯合國的主角是會員國,秘書處只不過是提供其所需要的材料,或是促其付諸行動而已。
會員國為了使自己國家的意志能夠列入國際社會的意志而做成決議,需要對各國進行遊說,因此各國在聯合國都有設置聯合國代表處。其中規模最大的是美國,其次為俄羅斯與中國。日本駐有外交官50多人,現地職員40多人,合計約100人,與德國並列為第四至第五位。
也就是說,常任理事國的英、法雖然人數比日、德少,卻有高效率的工作。他們除了有使用自己國家語言以決勝負的優勢之外,確實也是外交界的百年老店,兩國的外交官都很優秀且很敬業,尤其是當議論出現難題時,提出妥協案的能力非常高明。
瞬間的判斷
日本代表處有3位大使,即大島賢三大使、本人、小澤俊朗大使。聯合國時常同時召開複數的重要會議,所以需要3位大使。美國有5位、韓國有3位,日本的3位或許比標準多一點,卻沒有特別突出。
日本代表處分為政務、經濟、社會、行財政、總務。本人則擔任政務與社會(人權關係)。聯合國的工作範圍廣泛,所以無法隨時得知其他部門進行的工作,因此,在每天早晨的會議交換重要情報,以及在每週一次的幹部會議上得知共同情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基本上,代表處的意見以合議決定之。當然要先與外務省(外交部)協調意見,經此程序才能決定今天的會議方針。但是在交涉的現場也有不少必須瞬間決斷的事情。在此情形下,以外務省所指示的客觀範圍內,並鎖定會議流程來下決斷。這種情況雖然困難,卻是很值得挑戰的工作。在褒獎英、法兩國的能力之餘,如果慣於應用,日本也做得到。
不能輕蔑的小國
各國代表處之中,在屬於小國之間,有的國家在紐約沒有設置代表處,每逢需要投票時,則依賴鄰國代理投票。有的代表處只有一位外交官,有的代表處沒有助理,真的是一個人的事務所,賓客用的椅子也只有一張而已,甚至有的國家的代表處,因滯納電費而被斷電。
儘管如此,小國卻不可輕蔑。3個人程度的小規模代表處,也有很活躍的國家。
這種狀況不必奇怪,因為聯合國是一國一票的制度。對小國來說,聯合國是具有世界一百九十二分之一發言權的場所,所以不少國家都嚴選精英才俊赴任。駐在聯合國的樂事之一,就是認識這樣優秀的人物。不輕蔑小國,不諂媚大國,這就是聯合國外交的基本。
譯者:侯榮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財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