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前進,擺脫中華民國體制桎梏—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回應聲明稿

2016/05/23

 
對於蔡英文總統2016年的就職演說,我們首先注意到,蔡總統將對中關係放在區域的經濟穩定和集體安全部份一併論述,顯示她已洞悉中國自習進平主政以來,不斷向外尋釁,所造成的台灣國安危機。同時,演說中將對中關係作為區域關係中的一環,並在經濟結構的轉型部份宣示不再依賴單一市場,可視為蔡總統對於過去八年間馬政府不斷親中造成種種惡果的回應。馬政府時期將「對中政策」作為台灣外交、內政的上位概念,但由蔡總統近六千字的演說全文中,對中關係僅佔三百餘字,且在中國事前不斷放話恐嚇下,蔡總統也沒有承認虛構的九二共識,或就中國所欲求的「一個中國」原則屈服,可看出她有意逆轉馬政府的治理邏輯。值得我們讚許。

 
蔡總統在演說中,提及二次「中華民國」,三次「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這或許是體制內革命的不得不然。但我們仍要提醒蔡總統切勿劃地自限,苟安自滿於「中華民國體制」的違章建築。蔡總統不但應順民意而行,更應擔起將台灣推向正常國家的重責。既然蔡總統之前已拋出投票權年齡降低、不分區立委門檻等修憲議題,自可一併將憲法問題的論辯委於公眾,作為打造台灣新憲法的準備工程。

 
因為在對中關係的具體層面上,「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所謂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國際承認的中國視為大陸地區,本是台灣民主化革命途中妥協的未竟殘餘,有其昧於現實、自欺欺人之處。除了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不應再以「兩區」視之,條例的第一條片面地設定「為國家統一前,…」,更難以理解其民意基礎為何?因此,這種違逆事實、沒有民意基礎的「一國兩區」式的法律,應該盡速廢除,並以正常化的「台灣與中國人民關係條例」取代。

 
當前台灣的中國新移民、對中資金與工商互動、官方接觸和文化學術交流等等,早已與該條例於1992年立法時剛剛開放對中國往來的情勢大不相同,近年來關於中國欲買下台灣媒體、關鍵產業,或迂迴影響台灣政局,早已成為國安重大隱憂。如何在維持台海和平,健全對中國往來交流的同時,也為台灣與不友善鄰國的交往設下防線,是「全面執政」的民進黨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
同時,蔡總統也宣示了她將推動轉型正義和司法改革。自然不能迴避對於蔣氏政權與國民黨殖民歷史的反省,與清除現行國家體制中的殖民遺毒。這同時也將是台灣憲法時刻的重要基礎。

 
三次的政黨輪替,打造了台灣不拔的民主根基。蔡英文總統在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性,毫不遜於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蔡總統若肯無畏地前進,實現她「解決問題」的許諾,努力脫離中華民國體制對台灣人民帶來的桎梏,必能受到台灣人一路相挺。這是我們對蔡總統衷心的期盼。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主席 陳南天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