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2007-09

國家認同是人民對所屬「政治共同體」的集體認同,而集體認同是經由共同的記憶或經驗(如社會、文化、政治等)不斷的衝擊、凝聚建構而成。以台灣的國家認同為例,台灣經由日治時代、中國國民黨獨裁時代、以致於從2000年執政至今的民進黨時代,台灣人的國家認同過程,從日本、中國,以致於目前儼然形成的台灣認同。(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2006年11月的民調,六成二贊成台灣獨立,2007年8月的民調更顯示有七成三的民眾,贊成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那麼,在台灣國家認同的建構過程中,音樂與國家認同有何互動關係?或者說,是否能藉音樂來激發對國家的自我認同,進而強化人民建構一個獨立自主的新國家的意願?如果說美聲歌手安雅 (Enya) 的新世紀(new age)音樂能讓人聯想到愛爾蘭,Jean Sibelius的「芬蘭頌 (Finlandia)」能凝聚芬蘭的國家認同;那麼,什麼樣的音樂能讓人聯想到台灣或者凝聚台灣的國家認同?

本期封面故事「音樂與國家認同」即是本刊嘗試對此議題所策劃的報導與討論。除了專訪兩位認同台灣的音樂工作者-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 (Freddy Lim) 與「建國歌手」王明哲外,也舉辦了一場由朱約信(抗議歌手)、詹宏達(作曲家)與曹馨文(作曲家)為與談人的小型座談會;同時,我們也刊載 Mysteric Eyes 的「音樂人的自我認同:從林生祥談起」,文中從林生祥拒領「最佳客語歌手」談到如何以「台灣聲音」在國際舞台上受到重視與辨識。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 (Dennis Wilder) 日前(八月三十日)表示:「台灣,或者說中華民國,目前並不是國際社會上的一個國家 (Taiwan, 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not at this point a st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他的說辭引起「台灣是否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爭論。我們特別刊載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黃昭堂的「確立台灣主權-台灣國家正常化」一文,也歡迎讀者來信表示您對此問題的看法。

台灣第一位以「部落客 (blogger)」身份上電視政論節目的阿仁(「南部硬梆梆」部落客),以所謂的3B──Blog(部落格)、Book(書)、Broadcast(廣播)概念,在本期【網路e世代】內,談論如何藉由3B拓展影響力。他並從3B與Web 2.0的概念,提出台獨運動也要升級至「台獨2.0」,也即人人都可藉由各種網路串連組織,成為台灣國家正常化行動的創造者、分享者和傳播者。希望阿仁的另類論述,能啟發更多的「台獨份子」散佈在台灣各地。

    •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 有關於公民投票的程序決定是否參與聯合國,雖然美國為了應付中國而表示保留,不過,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朝野政黨似乎對...
    • 陳國雄◎台獨聯盟副秘書長 針對民進黨政府推動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美國主管兩岸事務的副國務卿尼格羅彭提(John Negroponte)於8月28日接...
    • Mysteric Eyes 林生祥,前「交工樂團」主唱,曾經參與歐美各地世界音樂節演出,台灣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種樹》的製作人兼主唱。 在頒獎典禮之前,...
    • 林秀珊 楔 子 閃靈樂團成軍至今邁入第12年,一路走來,樂團歷經1996年「金旋獎」以〈冥河〉一曲告捷、1998年首張獨立製作單曲CD《深耕》、1998年第一張...
    • 林秀珊 我們會在那裡聽到音樂呢?在國家音樂廳、小巨蛋、麥當勞、龍山寺、還是坐捷運時手中握著的iPod? 我們聽到的又是什麼樣的音樂呢?是Beethoven的〈命...
    • 黃昭堂◎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 一、 7月19日陳水扁總統以President of Taiwan的身份向聯合國提出「台灣加入聯合國」的申請書,但旋於23日,該申...
    • 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二次大戰之後,歷經中國國民黨外來政權長期戒嚴之高壓統治,在海外台灣人推動獨立運動,在島內台灣人民奮力爭取自由民主的浪潮之下,中國國民黨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