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
台灣安保通訊第十七期《2010年中國軍力報告》專輯
陳國雄翻譯
【譯者序】
根據美國國會2000年106-65授權法案規定,美國國防部每年必須向國會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詳細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當前及未來可能的軍事科技發展,以及未來20年內中國在大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軍事組織及作戰概念。2010年8月16日,美國國防部也循例向國會發表一份74頁的「中國軍力報告」,對中國的軍事發展提出全貌性說明。為使國人對中國軍力發展的威脅性有所了解,本協會特地完成全文翻譯,並簡單說明如下。
中國能否攻占台灣
中國軍力規模遠勝於台灣,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果中國想要攻取台灣,其成功的可能性如何?美國國防部的報告持保留態度,筆者也另提兩則評估如下。
2010年5月29日,美國退役海軍少將麥利凱(Eric McVadon)應邀出席史丹佛大學舉辦的「美中台關係未來發展研討會」時表示,中國目前的軍事力量仍不足以奪下台灣,同時他也警告中國,不要低估美國協防台灣的能力。同年9月初,國防部於2010年送交立法院的《九十九年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目前中國因為兩棲正規運輸機具不足,還無全面進犯台灣本島的能力。
中國的飛彈威脅
近十五年來,一談到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首選就是飛彈威脅,但其威脅程度到底如何?絕大多數的人只會害怕,鮮少人提出理性評估。今年9月,國防大學舉辦「第十一屆國家安全軍事戰略研討會」,受邀演講的以色列海法大學教授葉茲赫克.希荷博士列舉戰史數據指出,飛彈傷亡率其實非常低,但民眾心理震撼較大,人民的驚慌可能迫使軟弱的領導階層接受政治性談判;如果不搭配大規模入侵作戰,飛彈攻擊無法形成決定性的戰果。他總結歷史經驗評估,如果中國以飛彈攻擊台灣,台灣傷亡率約在20人到3萬人間,約佔總人口的0.1%。根據《自由時報》9月23日報導的歷次戰役飛彈攻擊傷亡表如下:
葉茲赫克.希荷博士也指出,2006年真主黨從黎巴嫩南部對以色列發射4,000多枚火箭與飛彈,若以發射總數來統計,每71枚火箭飛彈才能造成1人死亡,若以命中居住區的數量計算,要16枚才能殺死1人。以上資料可作為推估中國飛彈威脅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