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安保同盟五十年與台灣安全」圓桌會議的與談內容

羅福全與談內容

今天這個會的主題,實在很切中時機。在東亞的安全保障方面,日美同盟非常重要。前日本首相小泉曾經表示,日本外交的主軸就是建立在日美同盟。不管你如何解釋,日美同盟是東亞安定與經濟繁榮的公共財,這個公共財並不是要敵對哪一個國家,而是要穩定這個區域,這與冷戰時期把對立的一方看成敵人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有任何國家會危害到這個區域的安定的話,這個日美同盟的戰略力量就會啟動。大家談到2005年「二加二」提到的美日共同戰略目標,其實就是一種的勸阻戰略,希望包括中國的每一個國家,在區域內扮演建設性的角色,這種勸阻戰略的背後,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才能夠達到勸阻的效果。在過去幾個月裡,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發生一些爭議或衝突,都是在日美同盟勸阻戰略的範疇之內,所以今年中國對於東亞安全機制的挑戰,算是使日美同盟受到嚴厲的考驗。這個會中有人提到日美同盟是要維持現狀,而什麼叫做status quo(現狀)?台灣的現狀是什麼?雖然中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日美同盟的兩個同盟國日本和美國,都不同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舉一個很確切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2007年7月,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在聯合國的會上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久之後美國和日本先後向潘基文提出糾正,表示他們和中國建交時並沒有贊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這一件事情,事後中國也不敢對此提出反駁意見,因為他們沒有理論基礎來否認這個事實。所以我說日美同盟要維持的現狀,就是「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去年日本駐台的齋藤大使在一個大學的研討會上表示台灣地位未定論,雖然被馬政府抵制終而離職,但是日本政府並未對齋藤大使的發言內容提出糾正。台灣不屬於中國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底線,也是日美同盟要維持的現狀。現在馬英九政府的親中政策,如果逐漸靠向北京的話,就是背離日美同盟所要維持的現狀,當然會引起美國與日本的關心。

其次,中國的經濟崛起帶動自己的軍事崛起,造成區域的緊張和威脅感。過去雖然中國與印度、越南都發生邊界的軍事衝突,但都是個案的衝突事件,但是今年以來所發生的事件,卻是中國軍事崛起後的整體性擴張所致。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在前天表示,為什麼中國在17年當中增加軍費20倍?而且軍事發展都沒有透明化。其實中國軍事發展的最大特徵,就是中國要成為一個亞洲的海權國家。但是由於周邊國家也有相接的海域,所以今年就到處發生衝突。既然如此,美國就派遣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來黃海、東海,而且在11月,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將和日本舉行聯合演習,甚至在南海也要舉行軍事演習。在亞洲的歷史上,今年可能是一個轉捩點,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到中國海權的擴張,而周邊國家在感受到威脅之餘,就開始互相結盟,但在這種區域聯防的防線上,卻有一個最脆弱的缺口,就是目前台灣的傾中政策造成國際上的疑慮。

另外一點我要再次強調的是,台灣如果要和中國交往,就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在槍口之下談和平,結果只有投降,只有在自己有實力的情況下,才有彼此和平來往的基礎,這一點必須謹記在心。

吳釗燮與談內容

自從歐巴馬在2008年底上台以來,我們在東亞地區看到一股越來越緊張的情勢,個人認為這種情勢是兩大國際權力板塊在相互擠壓的現象。這兩大板塊之一是中國。已經逐漸崛起的中國,在經濟上、政治上、外交上以及軍事上不斷壯大,而且很高調的來擴張自己的經濟、安全等利益;另一方面則是傳統霸權的美國也看到這種情況,也希望在東亞地區繼續維持自己的戰略利益。因此才造成兩大勢力板塊的相互擠壓的現象。

中國的軍事發展採取對外採購和自行研發的雙重策略,現在不但是空軍、海軍或者是飛彈,甚至是網路作戰、反太空作戰,都建立起相當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他們思考到美國可能會介入台海戰爭的情況下,他們也在發展「反介入」和「區域阻絕」的策略,目標在於對付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或者是要對付可能來協助台灣的其他國家。美國國防部官員曾經公開承認,中國目前的軍力發展,已經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佈局複雜化,這個話是來自美國軍方非常高層的人士。

在歐巴瑪總統上臺之後,原本希望採取和中國比較和解與友善的政策,來換取中國在國際議題上與美國的合作,但是中國的做法卻相反,急著對外擴張,並且不斷的在測試美國的容忍底限。有幾個事件是很好的例子:在2009年3月,在南海發生「無懈號」(USS Impeccable)海測船事件;2009年5月,美國的「勝利號」探測船在黃海跟中國的船艦嚴重對峙;2010年4月,中國一支編制龐大的艦隊通過日本的水域;同一時間南韓的天安艦遭受北韓魚雷擊沉,美國和南韓原本打算在黃海舉行軍演,但在中國的強大壓力之下,這項軍演必須移到東海舉行;在南海方面,中國宣佈南海整個區域的主權等同於台灣和西藏一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並且與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尤其是越南),產生嚴重的爭議;最近的釣魚台事件發生之後,中國也毫不猶豫地發布報復的措施,使得日本必須放人了事,但是中國卻還沒完沒了。

如果我們把東亞地區的地圖攤得更大一點,中國也在擴張其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和南亞地區的勢力,中國協助緬甸、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建立大型的深水港口,這三個港口和海南島的三亞基地相連結,可以和中國派遣軍艦到西印度洋地區相連結,可以看出中國在不斷的擴張。有些美國的戰略學者認為,這個珍珠鍊(string of pearls)戰略是中國對外擴張的兩個海洋的戰略,這是值得大家警惕之處。

中國的快速擴張讓處於此地區的台灣感受到相當明確的威脅,一個相對衰弱之中的超級強權在這個東亞地區的戰略佈局,正受到中國的挑戰和擠壓,並且被迫必須做出戰略調整,美國的反應其實是相當明顯的,並非默不吭聲或毫無作為,我認為美國因為看到這種情況,而開始有所作為。比如說,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新部署,是以關島為中心,包括航空母艦、潛艦、F-22隱形戰機,都逐漸調整至西太平洋地區進行重新部署,而且航空母艦戰鬥群也定期沿著中國外圍的水域來巡航,目的就是要告訴東亞各個國家,美國仍然是個超級強權,不會從西太平洋地區撤退,更不可能對這個地區的情勢坐視不管。

對於中國高調的舉動或糾紛,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和南韓就在東海舉行非常龐大的軍事演習;在南海地區,美國也和越南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在東協區域論壇中宣布,南海的自由航行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對於釣魚台的爭議,美國也宣布該水域為日美安保的範圍。顯然,美國針對這些事情是有所準備的。而且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美國目前在西太平洋強化部署的趨勢只會加強,在東北亞、東南亞、甚至南亞地區,美國和傳統的盟邦,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或是新的盟邦,包括越南、印尼、印度等等,都會強化彼此的軍事關係,來形成一個防範未然的網絡。

雖然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可能是鬥而不破,但是這個板塊互相擠壓的情勢,在我看來,在未來好幾年都不會有停止的趨勢。

反觀我們台灣,馬政府的作為並不符合我們在這東亞整體變局中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國和日本這兩個好朋友的利益。但是我們必須去問一些深層的問題,就是我們要和中國保持什麼樣的關係,才是最符合我們台灣的國家利益。如果我們不願意和中國走得太近的話,我們有什麼樣的籌碼來抗拒這種拉力;如果我們是選擇強化和美國的關係的話,到底美國願意和我們台灣走得多近?是不是有能力來協助我們台灣,去抗拒來自中國甚至是來自我們內部的壓力?

我同意我們多數人的看法,認為我們應選擇跟美國和日本站在一起,但是我必須很坦白的向大家說,現在的世界絕對不是一個黑白兩分的世界,因此我們不該認為,如果我們選擇跟美國站在一起,美國就一定會什麼事情都按照我們的意思來支持台灣,我想這個世界大概不會這麼簡單。所以我們就必須去尋求美國和中國在目前這種板塊擠壓的狀況下,有什麼樣的議題和利基是我們台灣可以介入的,是可以來強化我們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甚至是和日本之間的關係。

我在這裡提出幾個與馬政府完不同思考的原則讓大家參考:

第一、  在捍衛台灣主權的前提下,採取較為穩健的策略,避免兩岸緊張情勢的升高。

第二、  對於任何可能引起美國或日本疑慮,或讓美國或日本認為衝擊到西太平洋戰略佈局的政治性議題,我們都必須抗拒中國的壓力。

第三、  我們也要思索美國受到中國制約之下,我們可以切入的地方,如台美之間的安全合作與反恐合作。

 我想,台灣的人民對於我們的國際處境是非常的敏感,誰對我們台灣好,誰威脅我們,這個是非常清楚的。不管是扁政府,或者是馬政府,政府無論是在言詞上或態度上或政策上,如果偏離了我們台灣人民已經形塑的共同利益和共識,我想都會反應在對政府或是對總統的支持上面。目前馬政府的戰略選擇,看起來已經偏離了我們台灣人民的共同認知和利益,如果這政策方向不改變的話,我想我們台灣人就必須在下次的選舉裡面,用選票的方式來改變政府,用改變政府來改變政策。多謝大家!

 林正義與談內容

有一種講法,就是說因為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改善,讓美國有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好好的去處理朝鮮半島的問題,去處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問題,這是一種講法。但是,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得到,因為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改善,讓北京的決策者有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行動,在東海、在南海,不論是與日本或其他東南亞的國家,都有比較激烈的對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崛起的中國,這個崛起的中國改變了很多的面貌,再加上兩岸關係的緩和,這幾乎是我們的上一代,甚至包括外國的朋友,從來沒有碰到過的一個安全環境的改變。在這種環境的改變之下,即使像美國這麼大的國家,即使像歐巴馬總統對中國的政策也面臨到挑戰。美中在2009年的一整年,兩國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在11月的聯合聲明中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但是從2010年開始,1月對台灣的軍售,2月在白宮接見達賴喇嘛,我們看到美國和中國關係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應當非常謹慎來思考涉及我們自己的安全問題。台灣不像中國或美國有比較多的籌碼,但是在過去,台灣在缺少籌碼的情況之下,我們讓時間壓力的因素,讓我們空間隔離的籌碼更加流失。我舉一個例子,在過去這幾個月,從江蘇、湖北、四川、福建、浙江、廣西、廣東等地,不是省長就是省委書記,都到台灣來,上個月有中國的文化部長蔡武及公安部副部長陳智敏來到台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資訊並不透明的情況下,混淆台灣內部的視野,也讓台灣難以謹慎因應中國的訪客。

另外,我們經常聽到「一個中國,但是有兩個台灣」的講法。這兩個台灣,兩個主要的政黨,北平東路到八德路的距離,遠比北京和台北的距離更遙遠,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距離,遠比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距離更遙遠。

台灣的內部涉及國家安全有關的事項,執政黨應當要有更大的寬容度和謙虛,向反對黨說明一切,不要讓台灣的內部,尤其不要讓反對黨有這麼大的質疑和批評,要更加彌平台灣內部的破口,尤其是涉及到國家安全有關的事項,不應當讓這個破口更大,必須要去搭建彼此溝通的橋樑。

林霨教授提到,他相信馬總統是有善意的,不過他也特別提到,通常通往地獄的道路,是徒有善意卻沒有非常好的戰略、謹慎的政策加以配合所造成的。馬英九總統在2010年8月19日和2008年8月4日都有特別提到,他支持美國和日本的安保同盟,認為美日同盟是東亞安全的基石。今年8月19日的談話也特別提到,在釣魚台的主權議題上,台灣不會和中國合作,台灣與日本的漁權問題是最重要的優先,而且必須單獨由台灣和日本來進行討論。今年4月,台灣與日本之間有一個諒解的備忘錄,在海事安全、海上秩序、打擊跨國犯罪等方面要進行合作。

這些都是善意的政策聲明,但是如果沒有具體、謹慎的後續行動、沒有戰略和戰術的配合,這些善意和聲明都將落空。所以,台灣必須更進一步謹慎付諸行動,讓周邊國家降低對台灣的疑慮。因為今天的中國不像過去的蘇聯一樣,過去的蘇聯和美國之間沒有這麼多的雙邊貿易,蘇聯與美國彼此也沒有這麼多的投資。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每星期就有將近50億美元,一年有高達2,4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所以,如果美國都要非常謹慎來處理中國的問題,台灣當然更有必要謹慎地來處理與中國有關的發展,包括中國的領導人、中國的外交和國防政策。例如,當中國表示考慮撤除飛彈的彈性作法時,台灣就要更加謹慎去思考背後所隱藏的意含,及其對台灣的後續衝擊。

在過去兩年間,台灣的一些做法讓人缺乏信心。包括:國防預算遠低於GDP(3,800億美元)的百分之三(114億美元),只有九十多億美元。另外,由於莫拉克颱風所造成國軍任務的調整,災難防救變成國軍的主要任務,而對於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以及台灣本身應有的因應與戰力,因注意力分散而無法快速提升。對於這些情況,政府應當謹慎看待。

最後,有關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在2010年6月,日本的航空識別區要從與那國島往西移動,其實在與那國島右邊的西表島、石垣島、下地島和宮古島,這些島嶼對台灣的安全都很重要,對日本也很重要。台灣從1949年到現在,真正安全威脅來自於中國。經濟上,中國大陸對台灣是有些機會,但真正的安全協助還是來自美國,以及日本在美國之後的後勤支援。所以當馬總統說要「和中、親美、友日」的時候,那只是一個聲明,必須要有真正的行動及走鋼索般的技巧來加以兌現。

 卜大年與談內容

雖然美國和日本的雙邊關係是最重要的一組,但是仍然需要靠兩國領導人的因素。以前日本的小泉首相和美國小布希總統之後,就很難看到這麼強而有力的領導人,所以後來美、日之間的關係也受到挑戰,因此美日兩國往後應當注意到領導人的因素。

剛剛林霨教授提到,季辛吉和尼克森在1970年代有美國和中國共管(亞洲),但是這種構想在1980年代雷根總統時期就消散了。事實上在最近,包括小布希總統和歐巴馬總統都有提到G2(美國和中國),很顯然這就是美中共管的概念,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有其限制性,因為這個地區並不是由一個單一國家就可以來掌控的。

雖然美國希望台灣能夠自衛,台海的關係也已緩和,不過我們也看到越南和日本都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雖然台海的緊張已經和緩,但是其他地區卻相對凸顯局勢的緊張,這是過去在東亞地區所未見的局勢。如何才是對台灣最好的情況,這是很難講的。2005年2月美日「二加二」會議把台灣安全列入美日的共同戰略目標,顯然對台灣有很大的安全保障,不過當時也有2004年防禦性公投的議題,而導致陳水扁總統與小布希總統的關係不好的過程。

對美國來講,希望台灣在改善整個關係的過程當中能夠真正的贏,不過雖然台灣可能贏,但是也有很多的風險,所以可能要像美國一樣,需要同時兼顧軟實力和硬實力,不要不必要地去挑釁中國。台灣總統應當和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直到北京願意更加讓步,同時也要提升台灣在整個國際的地位,以及台灣人民在國際上發聲的反應。

 林霨與談內容

最後,我要提出下列五點意見。

第一點,美日安保條約是空泛的、是空虛的,這最主要的原因是核子武器的問題。在美日安保條約訂定的時候,當初美國是考慮到可以使用核子武器,而美國不會受到攻擊,這就是嚇阻的力量,但是如果現在美國在東亞地區使用核子武器,可能自己本身也會受到攻擊。因此,日本和台灣自己都應當擁有非常堅強的實力。

第二點,是關於台灣。協商是很重要的,但是必須在有實力的情況下來進行協商,而所謂實力,就是台灣自己的軍事能力。如果台灣要和中國協商,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軍事武力。台灣的軍事武力應該算是不錯,但是還有一些漏洞,這些漏洞必須填補,如果台灣能夠填補這些軍事上的漏洞,讓台灣的軍力非常強大,就可以讓中國不敢使用武力來對付台灣。

第三點,現代戰爭不是接觸性戰爭,並非看到一個敵人就打一個敵人的戰爭,而是網路時代的戰爭,透過網路來癱瘓敵人,台灣在這方面應當有相當的實力,因為台灣是一個電腦大國,但是台灣在這方面的能力和實力卻都用在商業上,沒有進到網路戰爭所必需做的準備,不但台灣沒有做好準備,甚至是美國也不大願意提供,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的駭客攻擊太頻繁,而且如果接受這些網路戰爭的技術後,很可能會落入中國的手中。台灣是有實力的,台灣的民間力量是很強大的,台灣應做好準備來運用民間力量,讓民間的力量進入國防安定的力量裡面。

第四點,必須讓敵人害怕,敵人才不會來進行攻擊。要讓敵人害怕,就是讓敵人知道我們手上有什麼武器可以用來攻擊你,必須要有這種能力,敵人才不敢發動攻擊,這才叫做「嚇阻」,而台灣就是缺乏這方面的力量。嚇阻必須要有很強大的力量,因此台灣也必須思考要採取什麼樣的嚇阻武力,才能避免中國對台灣有任何動武的念頭。

第五點,在國家安全方面,台灣當然需要軟體和硬體兼備。但是讓台灣能夠壯大並成為嚇阻中國的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主」和「國內的共識」。目前台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沒有接觸、沒有協商,也沒有任何的工作委員會來討論大家所關切的這些事情,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只有敵意,這種內部對立的狀況是讓中國有機可趁的因素。因此,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針對這些大家所關切的事情,必須要坐下來談,並談出大家的共識。如果台灣內部沒有共識的話,大概很難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最後,我認為台灣最終一定會贏,目前我仍然抱持這種信念。我以前常常來台灣,也非常感謝台灣人民的友善和友誼,讓我感受良好,在此我感謝主辦單位的邀請,讓我能夠來參加這個研討會,我表達由衷的感謝,謝謝!

 中谷元與談內容

非常感謝這次能夠來參加這次非常有意義的會議,因為聽了大家的意見,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和現實問題之所在。

首先,我們都瞭解到,中國正在致力海權的擴張,所以大家應該一起來想辦法對應。

關於最近的釣魚台事件,日本應當努力使台灣不致於和中國糾葛在一起,因此日本和台灣應該坐下來談。在舊金山和約生效之前,台灣漁民可以自由捕魚,但是在舊金山和約之後就不能捕魚,從漁民的立場來看,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日本在領土問題上有意見,但對水產物,這是可以自由捕撈的活物,也是雙方可以協商的事情,就是把領土問題束諸高閣,使雙方能夠自由捕魚。所以對於漁業問題,雙方政府應當進行協商。明天我返回日本之後,將會見前原外相來提出這個問題,因為這是超黨派的議題,應當尋求一個明智的解決。

其次,由於中國的崛起,區域內對中國的抑制力量和嚇阻力量變得非常重要。日美同盟對台灣海峽的穩定一向非常重視。關於在沖繩的美軍基地問題,應當強化美日的同盟關係,來加強這個地區的抑制力量。

第三點,我先前提到民族主義(nationalism)和認同(identity)的問題,這非常重要,希望在這個區域內,不是一種戰鬥性的民族主義,而是一種互相競爭的民族主義,希望未來能夠提升台日之間的協調關係。此外,日本應當以非常獨立的國家利益對中國表態,yes就是yes,no就是no,不必客氣、坦率地表達對中國的意見。

第四點,關於台灣的地位問題,美國在戰後的處理上有一些缺失,導致如今台灣地位問題的複雜化,希望台、美、日能夠就台灣地位問題,大家共同來進一步調整看法。

目前中國的大陸型高氣壓正在向外擴張,我們對這種新局勢必須有所準備。在這個問題上,我在這個研討會中學習到很多,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來和大家商討這個問題,謝謝!

 圓桌會議的Q&A內容

 余雅得提問:台灣要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並加入聯合國,如果台灣能夠在沒有外力施壓之下實施公民投票,來解決國家重大政策或加入聯合國問題。如果台灣能夠加入聯合國,是不是可以減輕美國單獨保護台灣的負擔? 

王世榕提問:面對中國崛起,最壞的情況就是終究會發生戰爭。當然我們不希望發生戰爭,也努力要抑制戰爭的發生,但是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請問戰爭會在未來的哪一年發生?

 陳唐山提問:剛剛卜大年先生提到,在2005年的時候,陳水扁總統和小布希總統的關係不好,我想要了解,從美國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陳水扁總統和美國的關係會不好?以我的了解,陳水扁以各種能力和各種方法要和美國建立很好的關係,台灣人也同樣努力在做這件事情,但是為什麼在2005年的時候,陳水扁總統和美國的關係會變得不好呢?

 吳釗燮回答:有關台灣要成為正常的國家、加入聯合國、以及台灣人民行使公民投票的權利問題,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台灣人民擁有這些權利,這是聯合國憲章裡面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人權公約的一部分。我們台灣人民有這個權利,我們台灣人民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家,我們台灣人民也可以加入聯合國,不會因為美國反對或其他國家的反對,而抹煞我們自己的權利。現在講說不要加入聯合國的,就只有目前的馬政府。如果一個政府不願意承認我們人民的權利,不願意承認我們國家權利的時候,那麼其他的國家也沒有任何立場來支持台灣人民的權利。未來這還會是一個很困難的道路,但是最基本的就是我們大家要有共識,我們是一個國家,我們有權利行使公民投票,我們也有權利加入聯合國。

至於王世榕大使問到最壞的打算,其實我已經看到一個很壞很壞的情況,就是中國崛起之後,經濟力量很強大,不斷以擴張方式來增強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且不斷宣稱黃海、東海、南海、西藏、台灣等等,都是屬於中國主權的一部分,如果說歷史是一面鏡子的話,我們看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就是像現在的中國,所以現在的情況已經讓我感到憂心忡忡了,不必等到他們的航空母艦建造完成之後才會發生戰爭。如果想要發動戰爭,只要有一些小小的引爆點,可能都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我認為引燃戰火的危機,不會是因為台灣,而是因為中國本身的內部因素,比如說,中國的經濟開始下滑,當人民受不了的時候,北京就必須找尋一個對外的藉口,目前中國貧富懸殊的情形,已經到達即將爆發的臨界點,如果再進一步惡化的話,引燃戰火的起火點將會從中國的內部開始,所以我們台灣就必須非常的小心,但是我無法確定在哪一年會發生戰爭,因為我沒有水晶球(crystal ball),所以沒有辦法去預測,但是我看到的情況,都已經是到達非常困難的地步了。

卜大年回答:關於陳唐山先生的問題,在2005年,美國和日本的關係非常好,但是在2005年的時候,台灣和美國的關係的確是不太好。如果當時台灣和美國的關係很好的話,當然情況會比較好。即使在現在,台美關係也不是最好的。雖然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有改善,但是美國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對台灣有一些互惠的做法,給台灣人民所想要的,即使是現在。如何去穩定台海兩岸以及和美國、日本維持好的關係,這樣才能夠確保台灣的安全。

 林霨回答:如果對於美國的近代外交史有瞭解的話,從1970年代開始,美國最主要的外交官員和決策者的假設,就是美國和中國建交之後,台灣就會消失,台灣就會變成中國的一部分。為什麼陳水扁在美國會受到一部份人不歡迎的原因,就是陳水扁展現了不受中國威脅,不受美國限制,展現台灣一定要獨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意志,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講,這個是他們感到不高興的事情。

*本文整理自「美日安保同盟五十年與台灣安全」圓桌論壇,2010年10月5日,台灣安保協會主辦。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