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蔡英文政府執政三月檢討與展望」 座談會 陳南天主席與談稿

蔡英文政府執政三個月以來,有不少的興利除弊,但也有不少的紛擾爭議。我們特別重視蔡總統在主權與轉型正義這二方面的實踐成果。

 

1989年台獨聯盟提出正名、制憲,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作為台灣獨立建國的三大主要工作。現在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也以這個觀點來看行新政權的主權舆對中國的關係。

 

在主權方面,蔡總統處理對中關係時,首先揚棄了「92共識」的謊言。鞏固了台灣主權獨立的基礎,值得讚許。中國雖在總統就職前後不斷叫囂,但如今已趨疲。

 

再關於南中國海問題上,蔡政府揚棄屬於中華民國的11段線神話,以有效管領島嶼的歷史及國際海洋法,重新界定台灣對南中國海的權利,沒有落入傳統的中國式霸權海域主張。在美國重返亞太、南中國海諸國與中國緊張情勢逐漸升高的情勢下,蔡總統的路線有利於台灣參與南中國海的開發、共管,也有利於推展台灣擺脫中國束縛重建國際關係的新南向政策。

 

在前述二事件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蔡英文政府雖然都有所搖擺、猶豫,但所幸最終都能做出正確的抉擇,未偏離台灣利益。

 

相較於主權問題,在國內的轉型正義方面,民進黨的政府的成果集中在立法院,也更為明確。新國會在短短的第一會期中,已經通過了七十二項新法案,為在國民黨統治下停滯不前的台灣社會,注入新的活力。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和「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前者是處理國民黨獨裁統治時期的歷史正義問題,有助於破除過去國民黨統治的正統神話。後者是規範國民黨藉由獨裁統治不當獲取的財產應歸還全體台灣人民;國民黨過去藉由掌握國家資源與鉅額黨產的優勢,全面宰制了台灣由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局;清除不當黨產,除了彰顯歷史正義外,更是從財務基礎上瓦解國民黨盤據台灣的根基。在未來的國家經濟、政治層面,更可藉此糾正扭曲了民主制度的政商關係,與受到買辦、權貴黑手影響的對中政策。這二項法案,不僅是恢復歷史的轉型正義,更是讓台灣民主制度與國家正常化,繼續進步、深化的重要法案。

 

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蔡英文總統又以總統身分向原住民族道歉,並設置「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佔人口15%原住民族,數百年來不斷的受到殖民者與外來強勢物質文明的迫害,蔡總統的道歉除具有轉型正義的象徵性意義,也需要文化上、意識上的配合。在後國民黨時代的政局,台灣各個族群間,必須要更深入的相互瞭解、彼此尊重,才能形成全體台灣人的「一個國家」意識的,蔡總統的道歉可以視為重塑生命共同體意識的開端。

 

較令人遺憾的是,蔡總統的就職演說雖然拒卻了「92共識」,卻未能突破「中華民國憲法體制」的束縛。在WHO大會時,衛生福利部部長,數度以「中華台北」自稱。日前外交部長又公然表示不會追求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而立法院院長蘇嘉全也表示,是否用台灣名義,還需取得全民共識,我們也想問「中華台北」之名義是否已取得全民共識呢?

 

對此,我們雖不滿意,但也無從忽視蔡英文執政所面對的難題。新政府概括承受了民意對前任政府政策的不滿,所以上任三月,民調開始下降,是正常現象。在具體的施政上,也不可能人人滿意,如「一例一休」問題,民進黨政府的政策雖已優於以往的「一例零休」規定,但仍不能滿足勞工團體要求的「二例」。亦即,政府在政策上是進步了,但對於進步的幅度、和利益的平衡考量上,無可能讓各方都滿意,也是民調下滑的原因。

 

對於主權議題,由於蔡英文是以體制內的途徑,接掌了中華民國政權,必定會受到中華民國的正統性論述和沿用國民黨官僚的束縛。

 

要如何在「政局穩定移轉」與「改革」的光譜兩極間,尋找平衡點,是蔡總統的重大難題。我們觀察到,蔡總統是以求穩定為優先,譬如在人事任命上,林全內閣和之前的謝文定、林錦芳的大法官提名案,均是如此。在主權方面,蔡總統初接任時,比較常有表現他不挑戰「中華民國體制」、「中華台北國際地位」的舉動。但是現在主權議題逐漸退燒,就有較多的機會回到「台灣」的立場上。民進黨發言人日前也公開表示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轉型正義的問題與主權獨立的問題,千絲萬縷,無可能一勞永逸。我們認為,蔡英文政府大致是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前進,雖有遺漏或未盡,仍需耐心一一解決。我們需要的是持續的監督新政府,而不是為了某個政策的個案或一時的民調,就全盤否定蔡英文政府的表現。

 

前述大法官提名案,引發了改革團體的強烈反彈,蔡總統因此撤回提名,由此可以看出,蔡總統確實是會傾聽民意而改正其作為。足夠的民意,就能夠提供蔡總統改革的力量,讓他在決策時,更勇於追求改革。

 

台灣人選擇了經由體制內路線奪回政權、自決權,必然要面對中華民國體制的後遺症;而且依照中華民國體制選上總統的蔡英文,顯然無法獨力解決此問題。在擺脫國民黨的束縛、真正民主化之後,如何進一步脫去「中華民國」的囚衣,將是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制憲、正名,建立新國家,唯有賴強大的民意促成,而非蔡英文一人的責任。若將台灣前途全部寄望於蔡英文一人,除了在方法上不切實際外,更是本質上的怠惰。我們必須提醒台灣人民,縱然是台灣本土政權全面執政,持續監督政府仍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責任。唯有更積極的監督政府與宣揚主權獨立的意志,才能繼續督促新政府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進,使其免於腐敗或安於中華民國體制,並為新政府抗拒中國因素與邁向主權獨立,提供堅實的後盾。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