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聲明稿】中國內戰無關台灣,何來”和平協議”?

2016/11/0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對昨日(2011年11月1日)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主席為一年一度國共論壇(本次更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揭幕的會面與談話,認為雖然兩黨主席的致詞,表面上了無新意,但仍有以下幾點值得提醒台灣人民注意:

 

一、洪秀柱昨日表達了要以「和平政綱」對抗「台獨黨綱 」。中國國民黨的「和平政綱」,是要「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可能性,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的角色」。但中國國民黨已不再是台灣的執政黨,其與中國共產黨間任何協議,都不能代表台灣人民。

況且從歷史與法理上看,台灣並不需要和中國簽署「和平協議」。從1894年馬關條約,台灣脫離大清帝國以來,台灣再與中國無關。1949年,中國國民黨敗逃至其受盟軍委託佔領的台灣,致使台灣捲入國共內戰;但內戰的關係仍是存在於國共兩黨間,並未因此改變了台灣主權未定的地位。台灣從不是中國內戰的一方,更非以「中國的一部份」而納入國共內戰與中國主權的範圍中。

 

二、從現實上看,台灣從民主改革開始,早已不對中國抱有任何軍事上的敵意,反倒是中國始終不放棄武力犯台,其二十餘年來不斷擴張軍備的結果,不但威脅台灣安全,更成為東亞的隱憂。台海和平與否,責任從不在台灣,而端視中國是否能自我節制,尊重台灣人民追尋自主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與台灣人抵抗侵略的決心,是否足以嚇阻中國的妄圖。

 

三、洪秀柱昨日並未直接表達她在過去主張的「一中同表」,僅是迂迴的主張了「兩岸和平協議」,並不意外。

照「一中同表」創始人張亞中的觀點,「一中同表」的「同」,是要台灣與中國共同簽署一個具有內國憲法位階並優位於各自憲法的「和平協議」,由「和平協議」導引台灣與中國走向統一。

然而由過去的經驗看來,歷來中國國民黨方面所提各種試圖分享中國主權的主張,不論是中國國民黨提出「一國兩府」(一個未來的中國、兩個中央政府)、「一中各表」(對「一個中國」的內涵各說各話)、「一中共表」(雙方都合法的代表中國)等奇形怪狀的統一論述衍生物,都未能得中方的認可;中國所堅持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無二話,「一國兩制」(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其所屬的台灣特別行政區)已是中國的最大容忍度。即便是過去數年不斷糾纏台灣的「九二共識」,中國也只講「九二共識」,未曾對「各表」鬆口。

中國主張的「一中」,可以說是另一種「一中共表」(何謂「一中」,只有中國共產黨有資格表述)。洪秀柱、張亞中想要建構一個新的、凌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之上的「和平協議」,除了在過往經驗上無據,在現今政治現實上,也不具任何可行的跡象。且不論「一中各表」或「一中同表」,都只是中國國民黨對內欺騙台灣人民的話術;正如馬英九晉見習只敢講「九二共識」,不敢提「各表」,洪秀柱當然無也可能當習之面,直言「同表」。

 

四、昨日習近平除了「一中」、「反獨」的基調外,並未有強硬的表示,也未涉及任何敏感的政治問題,似乎顯示習近平明瞭到台灣政治局勢丕變,中國國民黨衰微,統派市場大幅萎縮的事實,故而採取不刺激台灣民意,也不對中國國民黨作出任何具體承諾的低調策略。

但從客觀事實來看,一方面,過去數月以來,中國對台灣在外交上的打壓和經濟上的緊縮策略已到盡頭,所謂的「地動山搖」,僅止於此。媒體也傳出中方願意不再堅持「九二共識」,尋求與蔡英文政府修好的機會;畢竟蔡英文政府確實在中方預先釋出的容許範圍中,選擇了不觸怒中國的「尊重憲政體制」的立場,並未積極的明示反抗中國的併吞意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中方對於泛中國國民黨陣營的八位縣市首長許以經濟上利益,以及中國國民黨意圖藉台、中二國官方往來緊縮的空窗期,包攬對中協商的中間人角色。本次國共論壇,中國國民黨是否能獲中方允諾更多的代理權,以影響台灣政局?中方是否藉此扶植中國國民黨,以免在台親中勢力走下台灣的政治舞台?均值注意。

 

五、至於總統府方面,對習洪會僅僅表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亦是乏善可陳。相較於習近平已理解到其面對的是2005「胡連會」以來最弱勢的中國國民黨,蔡英文總統是否能把握中國對台影響力最弱的契機,引領台灣走向獨立自主的新國家?仍待我們不懈的督促與鞭策。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