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安保大事記 2017.5.1 ~2017.7.31

 

五月

日本首次發布命令護衛美軍艦艇

根據相關報載,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下令,日直升機航母「出雲號」1日出港護衛美軍補給艦至四國。據日本2016年3月通過之《新安保法案》,日本自衛隊可於非戰時以武力保護為日本防衛作出貢獻的美軍設備;此次行動除向北韓與中國展現美日軍事合作已達歷史新階段,亦可赫阻北韓並有利牽制中共於東海及南海活動。

台灣提兩岸三新籲中國重視新局勢

蔡英文總統2日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提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強調兩岸要正視新局勢的客觀現實,共同思考一個對兩岸和平穩定有利,以及對區域安定繁榮有利的架構。

中國與北韓友好條約續約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日對「中國是否仍遵守『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條款」及「是否會在2021年續約」等問題,直接迴避問答,僅說明中國對北韓既定立場。「朝中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第2條明定,若兩國其中一方遭到侵略處於戰爭狀態,則另一方應立刻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文在寅當選南韓總統

南韓選委會10日宣布,文在寅以41.08%得票率當選南韓總統;渠重視美韓同盟,亦有意尋求與金正恩對話,並改善與日、「中」關係,惟所屬共同民主黨在國會300席中僅有119席,且國會至2020年才改選,故須與其他政黨協商以推動政策。文在寅已分別於10及11日與美總統川普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

駐韓美軍擬建人工情報部隊

韓聯社7日指出,駐南韓美軍計劃10月成立人工情報蒐集和分析的「524情報大隊」,意在提高北韓資訊準確度,以澈底掌握北韓相關情勢;外界猜測,美方可能透過逃離北韓之高層人士、曾訪北韓的外國人士及美國情報機關等蒐集北韓資訊。

總統受訪闡述新南向政策

蔡英文總統5日接受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等多家媒體聯訪,闡述新南向政策思維與目標,希望從經濟互補互利出發,以台灣自身優勢,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加強合作,建立互惠互利關係,共同提升區域內人民福祉。基於台灣的軟實力,尤其是醫療、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農業、防災等方面,分享台灣在這方面的經驗,符合新南向國家的需求,為本區域的發展及人民福祉貢獻心力,並強化共同體意識。推動五大旗艦計畫,包括產業人才發展、醫療衛生合作與產業鏈發展、創新產業合作、以及區域農業發展。

總統重申新南向政策的用意,並不是在這個區域內提出一個政治宣示,而是希望如何與國際以及亞洲社會建立更互利互惠的關係,並從另一個角度探索台灣身處於許多近鄰中,可以如何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非關地緣政治,而是經貿事務。強調,「新南向政策」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台灣擁有的是強大的民間企業及醫療、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農業、防災等各種軟實力,這些都不是金錢或政治力可以取代或阻擋的。

歐洲代表拒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貿易聲明

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14至15日於北京舉行,計有美、日及北韓等130多國代表出席;習近平在論壇表示,將對該計畫增資及擴大範圍,並強調不涉意識形態,惟法、德、英、葡、愛沙尼亞、希臘等歐盟6國代表拒簽論壇貿易聲明,因無法化解歐盟對公共採購透明度及環保標準之疑慮。

南韓將重啓板門店聯繫管道

據韓聯社17日報導,於2016年2月北韓關閉板門店聯絡事務所與開城工業園區。南韓統一部17日表示,該部基本立場為重啟與北韓聯繫管道。據悉,已被提名統一部長的首爾北韓大學院大學對外副校長梁茂進表示,等待北韓重啟對話過於被動,故恢復兩韓對話將從重啓板門店聯絡事務所開始,再逐步發展至工作會談和高層會談。

越南重申在南海議題堅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11日起赴中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會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強越中兩國關係,就南海等議題進行交換意見;對於南海問題,陳大光重申越南堅持在遵守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基礎上,透過和平措施解決爭端的立場,雙方應嚴格落實兩國高層所達成的共識與協議,管控海上分歧,不採取使爭端複雜化和擴大化的行為,避免升高對立之行動,全面落實南海共同行為準則宣言(DOC),力爭今年內達成南海行為準則(COC)。

會談結束後,雖難掩雙方對海事聲索之高度歧見,惟仍象徵雙方關係逐漸改善,陳大光與習近平並見證兩國相關部門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包括兩國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與兩國外交部間新形勢下加強合作協議等。

中國擬制定國家情報法授權監控外籍人士

中國人大日前低調公布國家情報法草案,授予情報部門大範圍在中國國內外進行情報搜集的權力。草案表示,情報工作施行範圍包括中國境內外,外國團體和個人若破壞中國國家安全,就必須接受調查,以監控外國和本國人民及團體組織,藉此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此舉等同授權官方在調查國內外個人和團體時,可監控嫌疑人、突襲住所,並扣留車輛和設備。對阻礙工作或洩露國家機密者,可要求海關及邊境管制人員進行檢查,或採隔離及行政拘留15天以上,並允許使用科技偵查手段。

中國證實在渤海進行飛彈試射

中國國防部13日表示,為提高部隊遂行任務能力,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根據年度訓練計劃,火箭軍部隊近日在渤海某海域進行新型飛彈武器作戰檢驗,達到預期效果,惟未提供相關細節。中國此舉可能意在對南韓新總統表達對部署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薩德系統)之不滿,抑或對頻頻試射飛彈的北韓示威。外界一般分析認為飛彈試射型號為可攜帶電磁脈衝(EMP)彈頭之東風-26中程彈道飛彈(DF-26B)。這種新型飛彈針對薩德的意圖十分明顯,如果這種新型飛彈在上升初段被薩德的雷達照射到,可即時以反輻射分彈頭反制,主彈頭則繼續飛行攻擊。被認為係反制薩德在南韓部署的利器。

此外,習近平在視察海軍單位時表示,中國海軍要以「強軍」目標為引領,加快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持。而中國901型綜合補給艦是中國海軍新型超大型遠洋綜合補給艦,近來第二次海試,很可能在今年之內服役。該艦被形容為遼寧號保姆的排水量約5萬噸,能裝載約2萬噸各種油料和乾貨,1艘901型補給艦可提供航母戰鬥群,至少三個月的食物和油料補足,對中國海軍能否跨出第一島鏈,邁向第二島鏈並進行作戰,至關重要。

派里級軍艦抵台,提昇反潛戰力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2014年底簽署海軍軍艦移轉法案,授權對台出售二手派里級巡防艦。台灣據此向美國採購兩艘派里級「銘傳」和「逢甲」艦13日抵台,這兩艘軍艦將納入海軍艦隊指揮部澎湖146艦隊,提升台海偵巡、反潛戰力。派里級巡防艦雖為美國海軍在1980年代所生產的飛彈巡防艦,艦上配備標準一型防空飛彈,具備海上區域防空能力,艦上可搭載2架反潛直升機與拖曳陣列聲納,也擔負海上的反潛作戰,除可獨立作戰外,也可負責船團、艦隊的防衛戰力。

軍方指出,美國海軍派里級巡防艦機動性高,與海軍現有的成功級艦可共享後勤維保支援;另首次獲得美方釋出SQQ-89水下作戰系統及SQR-19拖曳式陣列聲納,可有效提升海軍反潛偵搜戰力,確保海防安全。

 

北韓飛彈試射成功 金正恩下令實戰部署

北韓21日成功試射「北極星-2」(Pukguksong-2)飛彈,金正恩並下令實戰部署;北韓首次公布該飛彈拍攝的地球照片,展示其技術已可進入大氣層,且北韓該次使用「固態燃料引擎」和「移動式發射器」,專家表示未來要偵測北韓飛彈發射,恐更加困難。

中、菲戰爭警告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19日稱,曾告知習近平,將在專屬經濟區內的禮樂灘探勘石油,習近平則警告不惜開戰;中國外交部22日僅稱,中國始終推動南海「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菲律賓外長凱耶塔諾(Allan Peter Cayetano)22日則稱,此反映兩國領袖已有互信,方能坦率對話。

RCEP談判現歧見;美無意重返TPP

亞太16國經貿部長22日在越南集會討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其內部文件透露原預定在11月APEC峰會中推動談判取得進展;惟因各國歧見相繼浮現,如關稅及協定擴大遷徙自由條款等,恐難於2017年底完成討論階段的目標。

此外,亞太11國經貿部長21日在日、澳、紐西蘭帶領下,利用在越南出席APEC部長會議機會達成共識,將續推不包含美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TPP);美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21日亦在該會議中表示,美國因較偏好雙邊貿易談判故不會重返TPP。

 

習近平親信運籌將習思想納入黨章

中國共產黨為加強思想管控,於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印發習近平強軍、興軍思想論述予全軍:要求軍團級以上幹部須認真學習,顯示習近平正收緊軍隊思想管控;而早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栗戰書已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社群媒體表示,習近平重要講話已形成完整理論體系。中共歷任領導人政治理論均曾於黨代表大會寫入黨章,然僅毛、鄧冠名為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思想;外界認為,習近平將循前例並冠名,使其政治思想於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寫入中共黨章。

日本公民以從事間諜活動名義遭中國拘留

中國外交部證實,6名日本公民涉嫌在中國山東、海南省從事違法活動,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為由,遭到拘留。並據《日、中領事協定》及時通報日本駐中國相關領事機構。

漢光演習,「聯翔操演」驗證防空能力

今年漢光33號演習實兵演練於22至26日執行;依「時間短、規模大、兵力小」原則,三軍部隊採「全員全裝、局部實彈」方式,實施5天4夜連續攻防對抗演練,驗證基地防衛、聯合防空接戰、聯合反登陸作戰、聯合資電作戰、戰後戰力重整等項目。

其中由衡山指揮所下達聯合防空的「聯翔操演」,由F-16戰機掛載電戰夾艙擔任假想敵,以戰機臨空的方式模擬中國解放軍戰機在作戰時期可能對台空襲的飛航路線進行偵測,進行陸、海、空三軍部隊的防空、制空戰備能力與應變作為。

 

美國三支航母戰鬥群集結西太平洋

美軍很少同時在同一地區部署三艘航空母艦,但隨著日前朝鮮金正恩政權再次試射彈道導彈,朝鮮半島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已於4月底移師朝鮮半島,與韓國海軍進行聯合軍演。5月中,航空母艦雷根號也駛離日本神奈川縣的美國海軍橫須賀基地,向朝鮮半島近海前進將與「卡爾文森號」會合。美國海軍26日更宣布,將原計劃前往中東的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派遣至西太平洋,進行為期6個月任務。美國軍方改變策略除係為向朝鮮金正恩政權施壓外,將尼米茲號部署在西太平洋,亦同時向中方表明應繼續在朝鮮問題上與美國合作。

G7公報關注南海及東海問題

G7領導人27日在義大利高峰會結束後發表公報指出,對東海和南海情勢感到擔憂,並反對任何可能升高緊張的片面行動,敦促各方在具爭議地形解除軍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8日表示,中國對該聲明假借國際法名義發表謬論表達強烈不滿,亦盼G7恪守對有關爭議不持立場承諾。

日、美軍艦南海聯合訓練

升機護衛艦「出雲」號和護衛艦「漣」號26日至27日在南海,與執行「航行自由」行動的美國海軍驅逐艦杜威號進行了聯合訓練。中國強烈反對美軍執行「航行自由」行動。日方似乎有意通過海上自衛隊最大艦艇與杜威號(USS Dewey)聯合訓練,展現日美合作制約中國大陸的海洋活動。美軍艦船於當地時間25日進入距南沙群島美濟礁(Mischief Reef)12海里內海域,是川普政府上台後的首次。據海上自衛隊表示,護衛艦未參加「航行自由」行動,聯合訓練中進行了編隊確認和通信訓練等。日本護衛艦早前也在南海與杜威號等兩艘美海軍艦艇進行了相同的訓練。

中國攔截美偵察機

中國國防部28日表示,中國戰機5月25日在香港東南方國際空域攔截1架美偵察機,係「依法依規」進行識別查證;港媒指出,美偵察機違反國際法進入中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而引發北京該反應。

解放軍參與環太軍演

美第3艦隊發言人裴利(Ryan Perry)29日證實,美軍方已續邀請解放軍參加2018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且五角大廈已核准邀請中國出席6月在加州聖地牙哥舉行的籌備會議;解放軍2014年首度獲邀參與該演習,且2016年再度獲邀。

此外,根據中國媒體報導,習近平近接見中國海軍師級以上領導幹部,外傳將任中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員與政委且具少將軍銜的孔軍與袁華智亦在其中;中國海軍陸戰隊目前尚未組成獨立軍級單位,係分散在海軍三大艦隊中,然而習近平此次接見海軍領導幹部之舉,似乎證實早前中國海軍陸戰隊將成立軍級單位說法。

六月

南韓總統指示環評暫停部署薩德

南韓總統文在寅5日下令對薩德部署用地展開正式環評,預將花費一年時間以上,凸顯薩德系統恐難在年底前全部部署完成。但不會取消已經部署的兩部薩德發射器,在完成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之前,將會暫停部署其餘4部發射器。美方對此表示理解。外界認為此係文在寅「拖延戰術」,未明確表態是否放棄部署,亦證明中國對南韓經濟制裁奏效。

文在寅在其總統競選活動中,呼籲停止部署薩德,任何有關薩德系統的未來決策都應該被提交給國會。韓國部署薩德主要是因應來自朝鮮的威脅,但在應對朝鮮問題上,文在寅曾主張透過與朝鮮談判來解決其核武器發展計劃;中國反對美國在韓部署薩德,認為此舉將能輕易地監視它的軍事基地,威脅到它的防禦系統。

「一帶一路」若成熟日將與中國合作

日本首相安倍5日在東京一場國際會議演講時表示,「一帶一路」具聯繫多樣性地區之潛在可能性,若條件成熟將與中國進行合作;安倍此表態應係為7月G20峰會期間與習近平會晤鋪路。

中國大陸與日本關係陷入低潮近5年後,今年有回暖跡象。根據先前報導,中國5月在北京舉辦「一帶一路」論壇時,代表日本出席的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曾當面向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轉交安倍晉三的親筆信。信中即提到,中日兩國可在「一帶一路」構想上加深對話與合作;中國大陸國務委員楊潔篪5月底訪問日本,便曾與安倍晉三會談,被認為是為習近平與安倍會面的「習安會」預做準備

中、印雙邊關係恐續惡化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李惠來5日表示,印度申請加入核子供應國組織(NSG)乃「新形勢下的新問題,且較以往更為複雜」;特別是在印度抵制中國「一帶一路」峰會後,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NSG)的前景在中國的阻礙下近期可能更難以實現,該發言判將使雙方關係更加緊張惡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上個月例行記者會上即已表示說:「中方在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締約國申請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印度不是NPT的締約國,因為印度認為該條約具有歧視性。美國等西方國家支持印度加入NSG,但是中國主張NSG新成員申請國需簽訂NPT。

美國防部報告重申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3日在「香格里拉對話」論壇表示,美國會續沿用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所需要的軍事裝備。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同日對此表示,感謝美國對台灣關係法的支持,樂見雙方深化合作。

美國國防部緊接於6日公布「中國軍力報告」指出,美國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美國維持基於美、中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一中政策」,而美根據台灣關係法,包括提供台灣足以維持自衛能力的防禦性物品與服務,有助於台海和平、安全與穩定。

稍晚,美國國務親提勒森提勒森(Rex Tillerson)14日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表示,美國信守台灣關係法及履行所有承諾,儘管美、中對「一中政策」有不同解釋,但重要的是美、中交往時,華府完全信守「台灣關係法」,並依照台灣關係法履行所有對台承諾。

台日關係有目共睹

「台灣日本關係協會」代理秘書長張淑玲6日表示,台灣與日本關係緊密有目共睹,北京對此較為戒懼,而日本對兩岸關係之處理採一貫原則,且瞭解台灣對日重要性,無論日本與各國關係如何,我方均盼能持續推進台日關係。

中國宣稱制定南海行為準則須先排除干擾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2日在北京會見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會後舉行共同記者會上接受提問表示,目前南海局勢已「趨於穩定」,這是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很重要的成果,就是提前完成「南海各方行為準則」架構草案的制定。中國和東協國家對草擬中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完全有能力」透過共同努力,以「自主的方式」制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與穩定的地區規則」,惟須營造「相應的環境,排除各方面的干擾」,再度重申南沙島礁的具體爭議,應該回到由「直接當事方通過對話協商來解決」的軌道上,這是該準則順利推進的重要前提。

日本擬舉行日、中、韓峰會

日本共同社14日引述多名外交消息人士的話指出,日本考慮在7月下旬於東京舉辦中日韓三國高峰會談,希望能促進相互合作,並在北韓核議題上共同努力。日本已向中國與南韓提議在7月中旬舉行日、中、韓峰會;報導指出,5月南韓新政府上台後,中日韓交流日趨活絡,加上中國將在秋天舉行最高領導人換屆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如果能在7月舉行峰會,影響會較小。

在北韓議題上,儘管直接面臨北韓威脅的日本、南韓與中國立場不同,但三方都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十分重要,日本計畫透過三國高峰會凸顯三國共同合作立場,加強對北韓施壓。

文在寅呼籲南北對話

南韓總統文在寅20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網(CBS)》專訪時表示,盼能在今(2017)年底前與北韓展開對話,若北韓執意發展核武,恐將使朝鮮半島情勢惡化,屆時美韓可能會對平壤發動先制攻擊。

美、中外交與安全對話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和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及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和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房峰輝,21日在華府舉行美、中首輪外交與安全對話,討論議題包括北韓、南海、伊斯蘭國(IS)以及兩軍關係等;提勒森在會後聯合記者會上,敦促中國截斷北韓核計畫資金來源,另宣布川普計劃今年稍後訪問中國。

台灣愛國者二型飛彈攔截測試成功

台灣國軍19日清晨在台東發射一枚天弓二型飛彈為靶彈,並從屏東九鵬基地發射一枚愛國者二型飛彈進行實彈攔截,成功在綠島上空擊毀靶彈。雖有媒體曾報導該愛國者飛彈為三型,然而美方迄今未同意在美國本土以外進行愛國者三型飛彈實彈測試。

日內閣官房長官歡迎台灣加入TPP-11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接受日媒專訪,表明盼望參加TPP-11(美國退出後,剩下11國所組成的TPP);日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26日針對台灣願參加TPP-11表示歡迎,並稱會對台灣及其他有興趣地區或國家提供必要資訊。

 

中國《國家情報法》開始實施

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國家情報法》並訂28日實施,授權情報部門僅需「經過批准,出示相應證件」,即可進行搜查和審訊,若因任務需要,亦可自由進入限制區域調查相關人士。外界認為此法易成為中國對付異議人士,以及箝制非政府組織活動的工具。

此外稍早習近平召開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6次會議,會議強調在國安體系建設總體框架下,完善對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的統計監測,建立統一境外企業和對外投資安全保護體系。此係中國高層首次明確將對外投資與國家安全加以連結。

美、韓峰會

南韓總統文在寅就任後,首次出訪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高峰會並簽署《美韓聯合聲明》。30日在白宮舉行聯合記者會,就六項發表聯合聲明分別是,加强美韓同盟、加強對朝鮮政策合作、營造公平貿易環境以促進經濟增長、加强其他經濟領域合作、作為全球性伙伴加强合作、美國同盟的未來等。兩國就以美韓同盟為基礎,共同解決朝核問題、實現朝鮮半島和平與經濟繁榮等議題已達成共識。

在朝鮮核議題方面,美韓商定把解决朝核問題當作首要課題,為了促使朝鲜走無核化道路,兩國商定,將採取施壓、對話並行戰略。美國也將動用所有軍事能力,為韓方提供威懾力量,如果條件成熟,將把美軍對韓軍的戰時作戰指揮權移交給韓國。

七月

美艦南海「自由航行」

美國「史塔森號」驅逐艦(USS Stethem)2日以「自由航行」名義,駛入中國宣稱擁有主權之南海中建島12浬內,且該艦巡航期間,共軍船艦跟蹤監視。此係川普上臺後,美艦第二次駛近南海爭議島礁,亦為川普在近期繼北韓問題上制裁陸企及對台軍售後,再度向北京施壓。

遼寧號通過台灣海峽抵港

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編隊2日南下通過台灣海峽,我國防部除否認遼寧號艦載機曾在台海戰備起降傳言,4日並主動公布,國軍曾在遼寧號通過台海期間,派出海軍基隆級軍艦、戰機和反潛機等在台海進行海空聯合作戰操演,展現國軍捍衛海疆決心。

北韓續試洲際飛彈

北韓官媒5日引用金正恩言論報導,北韓4日試射「火星-14型」洲際彈道飛彈,是送給美國獨立紀念日的「禮物」;另稱該飛彈已成功驗證彈頭重返大氣層技術,並強調在華府放棄敵意政策前,不會與美國談判放棄戰略武器。美國軍事專家估計,該飛彈射程可涵蓋阿拉斯加,此舉視為對美韓的武力示威。

文在寅試圖說服朝鮮召開軍事會談不成功,「陽光政策」無從開展。北韓發射飛彈後,南韓總統文在寅隨即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下令部署剩餘四輛「薩德」發射車,以因應安全威脅。根據過往經驗分析,北韓有意與美國直接對話,所以平壤政府冷對韓國的請求,他們優先希望與美方接觸。

美、日、印馬拉巴爾年度聯合軍演(Malabar)

印度洋史上最大規模聯合軍演10日在美、日、印3國在孟加拉灣登場,此次軍演集結三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美國海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航母出雲號和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演習內容包括防空、反艦和反潛作戰。引人關注的是,參加演習的三個國家都為此次演習部署了其最大的戰艦,規模為歷年之最。中國「一帶一路」欲將印度洋納入藍圖中,積極推動印度洋周邊港灣援建,惟該計畫使印度大為警惕,日本亦憂心海上命脈落入中國掌控中。印度藉由與美國、日本等海上力量強國開展這種大規模的海上演習,可以提升海軍海上作戰能力,強化其在印度洋上的軍事優勢地位,同時,向世界傳遞印度與美國、日本之間的良好關係,以側面威懾印度眼中的戰略對手,以遏制域外國家在印度洋擴大軍事存在的趨勢。

中國海警船再闖日本領海

日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18日表示,對於中國2艘海警船於15及17日分別駛入九州西北部與本州北部領海,向北京表達關切。外界認為,中國此舉係對美、日、印「馬拉巴爾」(Malabar)年度聯合軍演的「反制措施」。依據國際法規定的「無害通過權」是賦予外國船舶(包括軍艦)在不損害沿岸國的安寧和平及正常秩序的條件下,可以在不事先通知或徵得沿岸國同意的情況下,連續不間斷的通過其領海的航行權利。因此日本外務省,目前尚未確定中國海警船「侵入」日本領海事件是否威脅到日本的安全和秩序,因此日方向中國政府就此事表示關切,而不是抗議。

中、印邊界戰爭一觸即發

中印軍隊在靠近不丹的中、印爭議地區洞朗對峙持續了將近兩個月。中國多次要求印度撤軍。印度外交部次長蘇傑生(S. Jaishankar)18日表示,仍將透過外交管道與中國交涉;另印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出席27日北京金磚國家國安顧問會議,盼與中共就該問題商討解決辦法,中國新華社也發表了務實評論,呼籲避免衝突,因為戰爭會給全球化經濟帶來負面衝擊;惟印度軍方稱,除非中共放棄在洞朗地區築路且共軍撤回原地,否則印軍絕不撤離;雖然習近平在中國建軍90週年閲兵講話中沒有直接提到目前持續的中印邊界軍事對峙,但是他示「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印度在南亞的戰略對手巴基斯坦軍事官員表示,巴基斯坦和中國將站在一起維護地區穩定,反對印度危險的負面行為。

儘管中、印對峙劍拔弩張,印度軍隊在邊界集結,中國建軍節閲兵,以及民間輿論表現出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甚至打殺聲,但中、印雙方主流媒體報道已經為對峙降溫,雙方的專家似乎都同意中印開戰的可能性很小,雙方仍然積極尋求外交解決。

印尼宣布重新命名部分南海海域

印尼15日宣布,已將位於該國北部海域、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之專屬經濟區海域,重新命名「北納土那海」(North Natuna Sea),並通報聯合國;中國外交部評稱,此舉無意義且不利於國際地名標準化。

海巡署購置沱江艦

海巡署17日表示,推動「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已經報行政院審議,並爭取相關預算,展現政府護衛海疆的決心。將購買12艘「海巡版沱江艦」,並擬戰時加裝雄風三型反艦飛彈直接納編海軍作戰指揮。鑑於海巡兵力戰時能順利轉換為第二海軍,海巡署正構思如何從人員到裝備均能和海軍「平戰結合」。

為因應南海局勢,南沙太平島近期構築完成多處大口徑火炮陣地,國防部也撥交6門M114型155公厘榴彈砲給海巡署準備強化太平島火力,但是為避免南海情勢升溫,海巡署將榴彈砲存放南部,若出現敵情威脅才會部署。

美中軍機危險接觸

美國官員24日透露,兩架中國殲-10戰鬥機23日在東海上空,以危險動作攔截一架美國海軍EP-3偵察機,其中一架中國戰機一度進逼美軍機約九十一公尺,迫使美軍偵察機轉向。美國國防部指控,兩架中國殲-10戰機在國際空域,以「不安全的方式」攔截一架正在執行例行巡邏任務的美軍偵察機。然而,中國外交部反駁美方說法,聲稱中國戰機當時對美軍機「依法依規跟蹤監視」,「全程都保持安全距離,沒有採取危險動作」,並要求美方停止這類「嚴重威脅中國海空安全」的近海偵察任務。

此舉這不是中國戰機首次以危險行動攔截或驅離美國軍機。美中兩國於2015年簽訂的《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特別增加「空中相遇」附件,預防雙方擦槍走火。然而中國軍機近年來一再以危險動作攔截美國軍機,無視相關協議。

英擬派航艦赴南海爭議水域

英國國防大臣法隆27日表示,為行使「自由航行權」,英國打算在明年派遣一艘戰艦前往具有主權爭議的南海。同日英國外相強森則宣告,一旦英國最新兩艘航空母艦正式服役,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前往南海執行航行自由任務。英國此舉勢必招致宣稱擁有大部分南海主權的中國的不滿,甚至導致中英關係緊張。

日本防衛大臣請辭

頻傳爭議的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28日突然請辭,在記者會上證實,請辭主因是陸上自衛隊在非洲南蘇丹維和任務,涉嫌隱匿去年七月一份「日報」紀錄,該日報紀錄南蘇丹首都朱巴一場大規模「戰鬥」。日本由於二戰後憲法的限制,一旦承認發生「戰鬥」,將喪失派遣自衛隊前往當地的正當性。面對記者要求公開「日報」內容,防衛省去年十二月稱已銷毀,之後調查卻發現該省統合幕僚監部仍保有電子檔,卻數度佯稱「沒有那樣的報告」,與陸自共同隱匿事實。

由於安倍內閣將於近日改組,故暫先任命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兼任防衛大臣職務,直到8月初前後進行內閣改組時,再找新人替換。

北韓再射飛彈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和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戴維斯(Jeff Davis)證實,北韓於28日晚間再度試射彈道飛彈,發射地點可能為北部慈江道舞坪里,飛彈約飛行四十五分鐘後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EEZ)。南韓總統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隨後分別召開緊急國安會議。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稱無法容忍平壤的舉動,並稱此舉已違反聯合國決議。美國總統川普29日晚間就北韓又試射洲際彈道飛彈一事推文責怪北韓唯一盟友中國。並表示美國將不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針對北韓核子與飛彈危機,華府一方面持續軍事施壓北韓,同時也要求中國採取經濟手段,斬斷平壤當局取得外援的管道。

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

中國為慶祝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30日在內蒙古「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舉行盛大閱兵,習近平在致詞時罕見地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黨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受閱官兵呼口號時,首先高喊「聽黨指揮」,接著才是「能打勝仗」和「作風優良」。分析家表示,習近平此舉乃再次否定中國「軍隊國家化」問題。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指稱,30日的閱兵早已排定,與周邊情勢無關。分析家也指出,中共十九大召開在即,閱兵的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習的作法類似毛澤東與鄧小平,藉由閱兵鞏固其於十九大前人事佈局的權力,增加鬥爭籌碼,據此展現控制軍隊即可掌握大局。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