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應先於事業教育

郭來富◎女畫家/台灣心會、文化總會會員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法國大文豪思想家盧梭(J.J. Rousseau 1712-1778年)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教育成為『人』」。然要把「人」教育成為「人」,就必須要透過良善的「人文思想」教育,才能逐步地修身養性而成為「人」,使人能過著真正是「人」的生活,亦是說要有人性、人道、人文、人權…等的良善優質「人格」教育思想,才能實現作為一個真正是「人」的人,而不是成為「動物人」。

人類為了追求更民主更自由更尊嚴的生活,就必須要實踐「人格教育」先於「事業教育」的思想理念。只有有人格、有德性的人(L’homme Vertueux),才能壓制自己的慾望貪念,也唯有這種人才能服從理性(reason)與良心(concience),也唯有這種人才能真正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被奴隸,拒絕「奴化」教育才能成為「人」,否則將成為沒有人性的「物化」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人」。人類的「理性」抑制我們,不該奢求「不正當」的事物,然「良心」禁止我們不應向任何「不道德」的誘惑低頭,人類的生命價值不只是滿足「物質生活」而已,「精神生活」的滿足才能使人格更良善、更健全,亦使您的專業更加的富有與成功,要「富」容易要「貴」難,人類為了追求「富貴」,鬥爭的頭破血流,猶如現在的台灣社會亂象一樣,中國「紅衛兵」式的「鬥爭文化」在台灣社會不斷的重演,色情暴力、亂倫叛逆,害人匪淺的中國三十六計陰險文化,毀滅式的「美人計」更活生生地在台灣社會侵蝕腐化,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及禮義廉恥,均盪然無存,優質文化喪失,劣質文化興起,如台灣的八卦新聞、惡質選舉文化、檳榔小姐、鋼管小姐等等色情暴力文化,均必須「脫衣解帶」來表示刺激「免本錢」的經濟發展,這是台灣之恥,這種劣質錯亂價值文化,應以立法規範,然這亦是「奴隸文化」的本質,非理性無良心的惡劣行為,實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在」禍源,台灣沒有羞恥的人太多,只有「動物」才不知臉紅,竟然以破害人家家庭來合理化自己的私慾,說男女兩人「相愛」沒有罪,然「相害」別人沒有罪嗎?還有為了爭財產,可以把親生母親推傷告訴,這些種種道不盡的逆倫亂倫病態社會,已經負面影響到社會善良風氣將危害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沒有「道德人性」的「自律」行為,自由是假的,但變成危害「自由」的元兇。

台灣長期來的殖民「奴化」教育,使台灣人民變的貪心無知、唯利是圖、自私害人、奸詐陰險,不會當「主人」,沒有台灣「主體精神」的優質文化,不會思想,不敢思想,不肯思想,當然無法成為「主人」,如沒有台灣「現代」人文思想的「本土國際化」教育發展,台灣國格將不受尊敬,然這次呂秀蓮副總統的外交印尼行,是展現作為「主人文化」走自己的的路之優質表現,作為領袖「愛國」的偉大情操,值得敬佩,贏得國際尊敬,是全民的驕傲。然像台灣有某些「共匪式」的媒體,政府可參考歐洲某些國家有一機構(C.S.A.,Centre de Supruision d’Audio Viruel)「視聽法規監督中心」,來監督不法行為,給予依法制裁,使「媒體」能「自律」越多「自由」越多。

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必須先建立台灣人民的健全良益「人格」,讓全世界尊敬台灣人,才能擁有「國格」的尊敬,唯有以「良知道德」作為「國家教育文化政策」的基本方針。台灣自然會被世界各國歡迎與尊敬。甘地說:「沒有『人性』的科技,將毀滅自己、社會與國家」。如同美國九一一恐怖事件,多美的建築大樓,都會被無人性的人所摧毀,這種教訓是在警告人類不要成為物質科技,貪心慾望的「奴隸」,為了更文明, 人類必須接受良善優質的「人格社會」,自愛愛人,自救救人的博愛精神,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說:「愛別人比愛自己更多才能得到永久的幸福」。如果你有兩碗飯,就分一碗給別人享用,這是作為一個「人」的義務與責任,即使您擁有天下的江山與美人,也是貧窮短命的,唯有萬古留芳的「偉大奉獻」情操,才是人類能富貴長命的普世價值,盡一份做「人」的責任吧!台灣人。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