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生命的嘉南愛戀-記台灣人物八田夫婦

妙子

若非生生不息的泉源活水由酷似珊瑚狀的烏山頭水庫汨流而出,從山巔向著台灣海峽的方向,循著蜘蛛網狀的嘉南大圳滋潤著嘉南大地的每一顆稻穗,今日嘉南平原 上迎風搖擺\的驚人翠綠茂盛,將還是一片只能看老天爺使眼色的乾瘠看天田。而造就這世界知名的水利系統及台灣最大穀\倉(註1)的推手,就是這位坐在我面前凝 望烏山頭水庫沈思的日本技師-八田與一。

今年的5月8日是八田與一去世65週年的日子。在追悼的場合中,身為主角的八田技師,身穿樸實的工程裝,並沒有做出拄杖昂首或騎馬飛騰的傲人姿態,而是選擇了親近土地的坐姿,靜靜的與一年一度思慕他的各地人們,一起用眼神及心思交換對嘉南大地的摯愛之情。其中,每年總是會有一群從日本遠道而來的人們,一同 參與追思八田的儀式。只是,今年較已往不同的是,在人群中已找不到同樣也是深愛台灣的八田長子-八田晃夫的身影(註2)。

天地有情、萬物有心,只要是對土地產生情感,異鄉自然也會變成故鄉。八田一家雖屬日本國籍,但卻自視為台灣人。出生在日本石川縣的八田與一,在台時間長達 32年,遠遠超過他在日本成長的24年歲月。同樣也是在日本石川長大的八田妻子-外代樹,自20歲舉家遷台後,也在台灣渡過25年的黃金歲月。尤其是在八 田與一發願(註3)要改良嘉南水利、全家在烏山頭水庫渡過十年的快樂歲月後,八田一家更是對於八田技師奉獻一生的嘉南平原產生出宣洩生命的無比愛戀。

1942年5月,八田與一搭上從日本廣島預計要出發到菲律賓調查水利的大洋丸,卻不幸於5月8日遭到美國海軍擊沈,結束56歲的一生。八田與一的骨灰在台 灣舉行了三次喪禮後,長眠於烏山頭水庫。八田外代樹在八田與一罹難後三年,於1945年9月1日,在大圳開工二十五週年紀念這一天,留下遺書,選擇跳下水 庫放水口與丈夫重聚。外代樹的部份骨灰由家屬帶回日本,剩下的就與八田技師合葬在烏山頭水庫。

八田夫婦對台灣人世的愛、對台灣土地的戀,不因八田技師的驟逝與外代樹的殉情而消逝,而是隨著淙淙的圳水,流轉在嘉南的每一片土地與每個人的方寸之間。我 看著前來追悼八田夫婦的台日人士,當他們人手一支鮮花獻給坐在土地上的八田與一時,我知道他們短暫的眼神交會,道盡了對八田的感謝與思念。

我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行經嘉南平原,除了享受美麗的南台灣風光外,請不要忘了謝謝八田夫婦用盡生命對這塊土地的深深愛戀,也不要忘了祝福那些仍舊用心守護嘉南大地的所有朋友。

—————————————

註1:嘉南大圳給水路及排水路共一萬六千公里,可以繞行地球半周、或是台灣十三圈,其長度之長,可謂世界之冠。同時,烏山頭水庫及大圳給排水路的完成,成功\的解決當時嘉南平原的洪水、乾旱、及鹽害三大問題,造就出日後稻米、甘蔗、及雜作的豐富產量。

註2: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技師長公子八田晃夫先生與世長辭 (來源:嘉南水利會)
自認為台灣人的八田晃夫,在2006年參與八田與一的忌日時身體發冷不止,回到日本十日後去逝。

註3:有一日,八田與一在1919年勘察嘉南大圳地形時,恰巧忘了帶水壼,因此向一婦人要水喝。因為嘉南平原用水缺乏,婦人需要遠到曾文溪取水,在走了 四、五個小時的路程後,才取到一杯乾淨的水給他。得知此情形的八田十分驚訝嘉南平原的缺水情形,自此發願要在十年之內讓當地人不用遠道取水,就有潔淨的水 可以喝。

(出處:http://blog.roodo.com/lifeshot/archives/3199797.html)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