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時翠青?

今年的二二八,筆者到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參加「228紀念音樂會 台灣翠青20」這場音樂會。當夜的民雄鄉,涼風舒爽、田園靜謐,讓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而在那幢閩南式建築風格的音樂廳中,聽著由鄭兒玉牧師作詞、蕭泰然老師作曲的「台灣翠青」,內心格外地感動!

「太平洋西南海邊,美麗島台灣翠青。/早前受外邦統治,獨立今欲出頭天。/共和國憲法的基礎,四族群平等相協助。/人類文化,世界和平,國民向前,貢獻才能。」二十年前,這首由鄭牧師與蕭教授合作、充滿歷史底蘊的「台灣翠青」,唱出了台灣人的精神與願景,堪稱是台灣的國歌!

然而二十年過後,我們至今仍無法將它變成我們的國歌,實在教人感慨。現今學生在朝會上唱的仍是那首老牛拖車、要死不活的國民黨黨歌,學生大多不愛唱、也不想唱。日前在朝會上,我們校長為了鼓勵學生唱國歌,竟掰出唱國歌的「好處」是──「可以練歌喉」──這樣荒謬而可笑的理由!教育淪落至此,無怪乎學生也只能認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了。

但這是一個嚴肅的議題:我們的國歌究竟該是那一首?我們的國旗又該是哪一面?是與台灣無涉的「三民主義」、還是體現台灣精神的〈台灣翠青〉?是與台灣無關的那片「滿地紅」、還是那顆以台灣為形的翠青番薯?國、旗、歌,目前在台灣的現況是「國不國」、「旗不旗」、「歌不歌」,關鍵就在於我們尚未「正名」。所以,當務之急是,我們應該以「台灣」為名、建立一個以「台灣」為名的國家,才能徹底解決「中華民國」所帶來的混亂。是時候了,該是我們明確地喊出「台灣」的時候了。

音樂會後,全場起立大合唱「台灣翠青」,曲罷主持人激動地說:『我們今天唱出我們的國歌了!』,許多人熱淚盈眶……身邊一位陌生的女士也感動得與我緊緊相擁,互道「加油」!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