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也是日本的問題

黃昭堂◎台獨聯盟主席

一、 戰爭型態的多樣化

所謂戰爭的世紀20世紀接近終了時美蘇冷戰終結,人人無不期待即將來臨的是和平的21世紀。美國開始摸索「世界新秩序」,不久,在「全球化」云云之中,也出現揶揄的議論,即是否以剩下的唯一超大國的美國來主導世界「美國化」。不管如何,新世紀的來臨,讓人人興奮不已。

但是,新世紀來臨了,在「危機的弧」之威脅持續下,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9·11恐怖攻擊使人喪心落膽。吸入二機巨霸的二棟超高層大樓一瞬間熔化而陷落。這個畫面超越人人的想像之外,「新形態的戰爭」,即與恐怖攻擊的鬥爭或許將為新世紀掛採的不吉徵兆。過去的戰爭是「看得到的戰爭」。但是不特定的恐怖集團,其存在難於確認,而其描準的標的之預測也困難,所以可說是「看不到的戰爭」。最近的將來不用說,甚至將來的新世紀末,地球規模的貧富落差應仍無法解決,民族間的對立,超越國家境界線的不同宗教引起的「看不到的戰爭」或許將繼續使人類困惑與煩惱。不幸的是,這種「新形態的戰爭」連富有的國家中也可能發生,所以難於對應。任何國家,都難免自危。因為那可能是對外的戰爭,也可能是對內戰爭的情形。很緊張的神經戰,也可能使美國逐漸崩潰。美國除了對應戰鬥行為,或且通常戰爭以外,對可能性不大的核子、生物化學戰爭也非準備不可。現在又加上了「看不到的戰爭」。這個「百忙」的美國大家能夠持續多久對她的依靠,不無疑問。現今盼望具共有價值觀的諸國能更加互助,尤其期待日本能負起更大的責任。

二、 台灣的角色與其缺陷

台灣對東亞的和平,安定與進步一直有所貢獻。台灣以「寧靜的革命」的民主改革方式終結恣威數十年之久的獨裁政權,除確立以自由民主主義與人權為基礎的政治體制外,台灣對中國表示和平的善意,並對中國的經濟建設也有所貢獻。不止於亞洲,對大洋洲、非洲、中南美的開發中國家也有相當程度的經濟援助。而且,不論有否外交關係,對災害等的人道上的支援也不落人後。台灣從來未曾以軍事威脅近鄰諸國,並一直保持維護和平的姿態。台灣只有和平始得保持其獨立地位,故台灣熱愛和平比任何國家強。但是,中國卻不斷以武力恫嚇這樣的台灣。

聯合國是維持和平的機構,著重會員國的世界普遍性,完全具備會員國條件(憲章第4條=有履行聯合國義務的能力及意志的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台灣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台灣的人口為2300萬,這個數目比聯合國人口小國46個國家加起來的總數還大。這麼多的人們,不能得到聯合國憲章的保護,連對聯合國提供協力之道也被阻塞。

台灣為了自衛,一直投入其所需要的國防預算。歷年來其總額與奔走於阿拉伯紛爭的以色列或面績大國巴西完全同金額。雖然如此,企圖併吞台灣的中國的軍事力量強大,所以台灣實有需要更新軍備,然而無法獲得非理性政權鬥爭的在野黨的贊同而停滯,誠為一大遺憾。

三、 台灣的重要性

台灣雖然是愛好和平的國家,卻不能僅此就得以確保自國的安全。這對日本來說也是沒有兩樣。僅自衛還不夠,不得不依靠集體自衛的情形不少,試以台灣來思考一下。 面臨核子飛彈時代,部分識者認為台灣的戰略上,地政學上的價值大幅下降,實際上如何呢。假設台灣已經成為中國的領土:

台灣的人力、經濟力不用說,台灣的軍事力量也全部被編入為中國解放軍的一部分。台灣海峽則僅剩下一點兒中間海域為公海,但是,加上鄰接海域(contiguous zone 由領海外緣基線算起12浬,可防止犯罪、並加以鎮壓)的概念,對中國來說,如同其內海一般。這種狀況自然連結到南海。又,巴士海峽的彼方為弱體的菲律賓,因此巴士海峽也成為中國的內海。日本進口的石油的80﹪,貿易貨物的25﹪都經過台灣周邊的巴士海峽、台灣海峽,日本必會傷腦筋。

中國的領海當然從台灣的東岸突出太平洋,中國航空識別圈(由領土基線起算30浬)也將大幅擴大。就台灣海峽而言,整個海峽上空都是中國的航空識別圈。台灣本身成為中國的海軍基地,所以中國的潛水艦更能無顧忌地在太平洋堂堂出沒。美軍依靠空母機動艦隊在遠東展開,因此不但其行動受限制,甚至遭受莫大的威脅。對日本來說也是非常困擾的問題。

而且,中國的領土台灣將圍繞沖繩最南端。已經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台灣軍事力量對沖繩是一大威脅。本來是日本友軍的台灣軍,整個變成日本的敵人,對日本是加倍的損失。可知中國對台灣的武力行為也是對日本的威脅。我們慶幸美日兩國的外交、國防2+2會議已經公開宣稱台灣海峽的和平是美日的共同戰略目標。

四、 確立台灣認同,切勿妨害

協防台灣也就是日本的利益。

阻止中國併吞台灣最有力的武器無疑是對獨立台灣的認同。不幸的是歷經半世紀的中國式教育的破壞,台灣認同的確立還在半途中。李登輝總統以後的民主化過程,對台灣的認同有顯著的貢獻,大約超過50﹪,而接近60﹪,但還有流動性的一面。

台灣認同的確立必須改革具有中國要素的制度,但是,那常被扭曲為違反「維持現狀」。這種扭曲必須修正。 現在的台灣,尚有不合時宜的種種制度:

憲法是在中國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後雖經幾次的修改,但仍然停留在「國家統一(與中國地域的統一)前」的暫定憲法的階段。領土則兩分為中國地域與台灣地域,台灣當局主張僅支配其中的台灣地域。憲法解釋上則是整個領土主權屬於「一個中國」。中華民國憲法本文則還殘存著解釋蒙古國也是其領土的條款。

連現今在台灣使用的國歌仍然援用中國國民黨的黨歌,國旗則為國共合作時期採用的旗幟。那是將中國共產黨的紅旗與中國國民黨的黨旗「青天白日」合成的東西。國語則為俗稱「北京語」的語言。有這些因素,怎能確立對台灣的認同呢?

本來,所謂「現狀」即台灣海峽兩岸,事實上互相獨立的狀況而已,而兩岸各自的制度沒有不能改革的理由。難道中國不得廢止共產主義制度嗎?

中國軍事費用異常的膨張,不能說是違反「維持現狀」嗎?將武力攻台合法化的「反國家分裂法」不就是違反「維持現狀」嗎?

1950年6月,韓戰勃發二日後,美國曾發表所謂「台灣『中立』化聲明」。這是為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攻台灣,另一方面,也禁止蔣介石軍反攻大陸,所以其內容是維持台灣海峽的和平。這正是台灣海峽維持現狀的本來的形態。

美國忙於處理「危機之弧」的苦惱,我們能充分理解。但是,對台灣的改革未免太神經過敏。防衛台灣須要充實武器之外,台灣認同更加重要。

台灣正在摸索「國家的正常化」,台灣正名為台灣,台灣應有一本合身、合時的憲法,敬請日本的朋友們支持台灣國家正常化的種種努力。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