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一、現狀無法維持

有人說「台灣維持現狀最好」。我想假如現狀能夠永久維持,並且台灣成為聯合國承認的永久中立國,台灣有聯合國的保護傘,則我也贊同。但是面對霸權中國瘋狂的擴張軍備,而且瞄準台灣的飛彈急速的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台灣跟中國雙方的軍力消長時時都在變化,單就這一點來說「維持現狀」不但是不可能,如此下去台灣將只能任人宰割,並將禍延我們的後代子孫。所以「維持現狀」是錯誤的想法,也是危險的想法。

二、走台灣自己的路

台灣因為尚未正名,現在只能算是半個國家,所以才會被人恐嚇,無所不至的被人打壓。因此我們必須突破困境、尋求出路,盡快擺脫被武嚇、被併吞、不安全的陰影,建造一個「能安居樂業,過著民主、自由、有尊嚴生活方式的光榮國度」。這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共同的歷史使命,也是不能推卸的責任。「走台灣自己的路」就是達成上述目標的唯一活路。但是這條路上現階段佈滿了重重的險阻與障礙,需要全體台灣國人團結一致做政府的後盾去突破、打通。要台灣人團結,就必須先建立「以台灣做為中心思惟的台灣意識」。有了堅強的台灣意識,才能凝聚國家認同的共識,進而產生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去完成神聖的建國使命。

三、台灣路的第一段:建立台灣意識

建立台灣意識是「走台灣路」的第一段工程,也是第一道難關。建立台灣意識所面臨的障礙非常的多,其所牽涉的範圍非常的廣泛,例如體制上的各種束縛、法令規章的落伍、長年累積下來的人事包袱等等,把改革的力量綁得死死無法施展。若要跳脫舊有的框框、突破障礙,就必須仰賴政府的強有力領導,如能再加上民間團體自動自發的配合參與,則可形成強大的改革力量。茲將對於建立台灣意識有關的事,筆者以一介平凡老百姓,不顧學識淺陋斗膽的將個人所感覺認為最迫切而須即刻著手進行的事,列出七大項就教於諸位先進,並請大家為母親台灣一起來打拼。

(一)教育改革

1. 教育界人事的調整

建立台灣意識的首要任務在於教育,所以台灣意識的建立工作從教育改革著手是當務之急。自從政黨輪替以後,自從陳水扁總統宣示要「走台灣路」以後,仍舊在「走中國路」最明顯的部會首推教育部,因為其教育內容仍舊以大中國意識為中心,除了新增加的國小鄉土語言一點點教材外,其他很難看出有何種改變,明顯的背離了本土化教育的方向。雖然教育的改革所牽涉的層面非常的廣,但是我們可以從教育界的人事調整做起,包括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的教育主管人事做適當的調整,將教育主導權拿回台灣人手中,始能踏實的推動本土化的教育,儘速加強台灣意識的教育工作。

2. 教科書完全改編

(1)教科書內容以培養富有台灣意識忠於台灣這塊土地的公民,養成台灣民族原有的公義、誠實、勤儉、樸素、謙恭的美德為宗旨。

(2)以母語為主北京話為副,增加母語教材,減少北京話教材,將來以母語教材取代北京話教材,北京話將保留作為語文教學的單一科目。而注音符號也可以考慮逐漸取消,另規劃英文拼音來取代。

(3)編纂第二次大戰後的台灣史,做為小學五年級以上的歷史教科書,將歷史真相明白的傳授學生。

(4)更改教科書名:「國語」改名「北京話」。「國文」改名「漢文」或「中文」。

3. 教學法的變革

歡迎敬愛的老師們多多採用雙語教學,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母語混合北京話來教學。各公私立幼稚園也請多增加母語教學。

4. 母語的進修

提升各小學教師的母語能力也是急待解決的課題。是否可由上級教育機關通令各小學,鼓勵其舉辦校內教師母語研修會,每週舉辦一次。或利用寒暑假,由政府主導開辦小學教師短期母語講習班,分批調訓,以利母語教學的推行。師範教育系統或各公私立大專院校也請多開設母語進修班。

(二)語言

1. 對「國語」這一詞的正確認識

台灣固有的語言是河洛話、客家話、原住民話,這就是台灣的母語,也即是我們的國語。北京話並非台灣固有的語言,所以不能稱為「國語」。這一點請全體國人認識清楚,以後不要再稱它為「國語」。也請大家多用我們的母語交談,多唱我們的母語歌曲。尤其國家領導人、各縣市首長、文化局長等請帶頭示範,以便帶動使用母語的風氣。各電視台、各電台也請多多播放母語歌曲。 2. 地名、村里名、路名、路標的譯音拼音

現在還在爭論要採用通用拼音或者漢語拼音是毫無意義的事。這兩種拼音系統都是北京話發音的譯音。我們強烈要求台灣的地名、村里名、路名、路標的譯音,先正名後一律採用母語發音的英文譯音拼音,如此做不但能跟國際接軌,還能減輕國小學童學習母語及英語的負擔。至於地名、村里名、路名、路標的譯音拼音,筆者建議採用當地多數住民的母語發音的英文譯音拼音為原則,如:河洛人多的地方:採用河洛話發音的英文譯音拼音,客家人多的地方:採用客家話發音的英文譯音拼音。原住民多的地方:採用原住民各該族發音的英文譯音拼音。

對於上述筆者的建議,教育部有可能搬出:「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組織條例規定,關於統一中外譯名音讀標準的訂定事項是國語會掌理事項之一」。而且「路標、地名的譯音拼音工作屬於華語譯音拼音組」等規定來塘塞。如此將令人懷疑「國語推行委員會組織條例」是不是永遠不得更改?一個「國語會的組織條例」是不是可以凌駕於國政大方針之上?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但是採用通用拼音好像已成定局?教育部已經在9月18日行文各縣市政府希望配合實施,研考會也有提鼓勵措施,採用通用拼音的縣市有獎勵經費可拿。在此筆者鄭重呼籲教育部及研考會,共同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地名一般民眾日常大都慣用母語來稱呼,在這種情形下採用通用拼音有沒有背棄本土化?有沒有背離「走台灣路」的方向?假如不能翻案,我們的路標、地名的譯音拼音一定要採用北京話發音的通用拼音,則請問:台灣還像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嗎?或者是更像屬於中國的殖民地呢?

(三)正名

中華民國的字號在國際上行不通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台灣正名是為台灣拓展生存空間、繁榮國家、確保安全必走的途徑。除了國家正名以外,我們也主張下面各項的正名:

1.護照上面附印英文「TAIWAN PASSPORT 」請貫徹實施。

2. 駐外單位的名稱一律冠「台灣」名義,請外交部排除困難徹底執行。

3. 加入國際性各項組織,請用「台灣」名義。

4. 出國參加各項比賽(含體育、學術、藝文、技能、棋藝等等),其隊名請用「台灣」名稱,不要再使用「中華隊」等類似的名稱,這在國內尤其需率先實行。也請參賽的選手們能堅守立場,並應該以能在「台灣隊」名義下參賽,為台灣效勞為光榮。假如遇到隊名無法維護時,則寧可罷賽宣示我方的尊嚴,也不要屈服於統戰的屈辱之下改名參賽。這一次在韓國舉行的亞運,國外電視媒體所打出的我隊名稱是「CHINESE TAIPEI」(我們自稱「中華隊」),這個跟「CHINA TAIPEI」做比較,並無多大的差別。外國大多稱呼我們為「TAIWAN」,我們正名「台灣隊」是很合理的事情。以「中華隊」的名稱去參加比賽,不但很容易被外國人誤認為我們是中國的附庸以外,對台灣來說一點尊嚴都沒有,而競賽的勝敗也引不起國內觀眾的共鳴,我們的參賽,好像是在替中國做白工。

5. 台灣各地的路名、村里名、校名、銀行、公營事業單位等,冠上中國色彩的名稱的為數不少,令我們覺得宛若置身於中國境內。這種生活環境有必要加以改變。是不是可以請政府下令研究改名,或輔導各地方熱心人士籌組正名促進會,先做住民意見調查,經過該地區住民的公民投票決定新名稱,再報請上級機關核備施行。名稱變更後,相關各項證照的異動登記,則請各該主管業務之機關免費為住民服務。冠有下列名稱的,建議改名:中國、中華、中原、中山、中正、光復、光華、大華、興華、華興、五權、三民、民族、民權、民生、介石、經國,以及中國的地名等。

(四)媒體

正常的媒體對社會教化及國政的扶助有其貢獻,當然對台灣主體意識的提升也有正面的功能。可悲的是台灣現在的媒體及媒體從業人員絕大多數可歸類於統派,這是媒體的畸形發展,在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是屬於不尋常的現象。不過在台灣,國民的民主素養尚待提升,以及價值觀不斷遭受統派媒體的嚴重扭曲下,也許這是一種暫時性的現象。我們期待媒體正常化的提早來臨,到時候將帶動國政的順暢,經濟的繁榮,台灣主體意識的形成,以及族群的和樂。但是這些都需要靠民眾對媒體的正確選擇以及努力才能得到。現在有台灣心的媒體正需要大家熱烈的支持,尤其更盼望有更多的廣告主們的光顧,使其壯大而成為社會安定的一股力量。

近來媒體最大的變化是統派電視政治性頻道的快速增加,並隨著產生了一大堆的政治觀察家及名主持人。成天的在唱衰台灣、抹黑政府、誤導大眾、腐蝕民心,恨不得早一天將政府扳倒。跟政府努力提升經濟反其道而行。大家對這種電視節目應該加以唾棄,也請民進黨及台聯立委遠離這類節目,不要淪為傳播毒素的花瓶。

台灣電視叩應節目為數之多,可以用氾濫兩字來形容,除了眾多名主持人之外,參加叩應節目的來賓個個都是專家學者之流,皆為一時之選,通曉天文地理、包山包海、學問精深淵博,真是酷斃了。開口謬論連篇、顛倒是非、講不完誓死不休,看了會吐血。電視叩應節目一點營養都沒有,其負面的影響遠大於正面的效應。奉勸民進黨立委及台聯立委,能拒絕引誘,避免成為散佈毒素的幫兇。讓有任務的統派民代及學者之流去唱獨角戲唱個夠。

11月12日國防部宣示「中國是我國的敵人」以後,敵國的電視節目是不是繼續在我們的電視頻道播出?政客及媒體呼應敵人的言論有沒有收斂?針對這兩點能不能加以規範?請新聞局火速處理。

(五)撤除銅像、刪除遺像

孫文是和台灣不相干的人物。蔣家父子兩人是二二八大屠殺、白色恐怖、實施世界最長戒嚴的統治者。這些人物的銅像早該撤除。莫非是歷史倒轉,或者認為台灣人好欺負,才又把孫文和蔣介石的遺像印在貨幣上面。這是對台灣人的重大侮辱,請將這種貨幣逐漸回收加以銷毀。

(七)慎防統戰交流

中國及在台統派政客對台灣最慣用的統戰用語是:「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們所舉出的理由是,台灣、中國兩邊的人民屬於同文、同種、相同的文化,台灣人的根在中國,連關公、媽祖都是由中國來的(還好沒有說出佛祖的來源,不然台灣人豈不成為印度人?)。「我們都是一家人」是一句很動聽、能讓人心動的美麗謊言。到底「我們是不是一家人」?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加以探討,很簡單的加以破解。其一,中國佈署四百顆飛彈瞄準台灣,不時恐嚇台灣,這是同一家人不會做的事,所以「我們不是一家人」。其二,台灣民族除了外省籍同胞以外,台灣人身上的漢族血統幾乎等於零。除了血統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台灣民族在歷經數百年來外來政權的統治下,已經形成獨特的優質文化,其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人品素養、道德行為等皆和中國人大大的不同。台灣人和中國人並不同種,也不同文化,所以「我們不是一家人」。

我們跟中國並不是一家人,我們是台灣人,這是跟中國交流時必先建立的心理防線。由於中國對我國的強烈敵意,國防部又於11月12日宣示中國是我國的敵人,今後台灣跟中國的交流,筆者認為應該以敵對國的模式來思考。第一,錢進大陸是資敵的行為,應予嚴厲禁止。第二,除了經貿交流以外,其他各方面的交流儘量減少。請陸委會、文建會、交通部等相關單位嚴格把關。下列就體育、藝文、觀光、宗教交流提出筆者的觀點:

1. 體育交流:我們一定要堅守對等原則,排除上國對待下國的無禮行為,我方的隊名、旗幟、場地佈置等,不接受中方的意見,不容許客人在我們的地盤上撒野,我方的主辦人員若有失職,有損國格者應予嚴辦處分。有中國隊伍來台比賽或表演時,請大家不要去觀看。

2. 藝文交流:這類交流絕大部分是中國文物來台展示或藝文表演,等於台灣幫他們做大中國思想的灌輸工作,這種交流越少越好。有這類展示或表演時,大家要有拒看的勇氣,學校方面也請不要帶領學生去參觀,更不要代為宣傳。

3. 觀光交流:中國的觀光客最多的是台灣人,台灣人花在中國觀光旅遊的金額為數極為可觀,這一大筆觀光事業收入的一部份,毫無疑問的會轉變成中國擴充軍備的經費,換句話說,台灣人去中國觀光,無意中也幫中國買武器反過來對付我們。中國被評定為旅遊不安全的地方,台灣的觀光客在中國被搶、被害的事件曾經發生過好多次。出國旅遊選擇更安全、更快樂的其他國家去,不是更好更有意義呢?

4. 宗教交流:宗教交流最明顯的例子是媽祖神像的互訪。而其中最讓人擔心的是,台灣的媽祖信徒被宗教之名所迷,而失去了台灣主體意識,不顧中國對台灣的敵意,跳進中國宗教統戰的陷阱中,過度的向中國媽祖傾斜。

台灣媽祖信徒的眾多,廟宇的格局及普遍,香火的鼎盛等,中國方面根本沒得比。台灣的媽祖信仰已經創造出台灣獨特的媽祖信仰文化,現在媽祖的信仰重心是在台灣,而非在中國,請別忘記中國是無神論的國家(連法輪功,中國都以它帶有宗教色彩而加以打壓)。中國的媽祖神像已毀於紅衛兵造反的年代,他們現在的媽祖神像是很年輕的,是為了統戰台灣的媽祖信徒而雕塑的。台灣的媽祖神像上二、三百年的比比皆是,四百年以上的也有三尊,論神像,我們的多麼「嬈俳」。所以要來進香的是中國那一邊,我們並不需要花冤枉錢去中國進香。全台灣的媽祖信徒大德,是不是應該以台灣媽祖文化的優越性為榮呢?至於中國媽祖要來台灣繞境一事,我們歡迎他們來。但是我們可以對他們明說:「請自備經費,我方歉難招待」。

四、行動的時刻到了

對臺海兩岸的軍事情勢,曾有國外專家發表評論,評估中國在2008年舉行世運會以前,很難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並認為這段空檔時間是台灣的關鍵時刻。

剩下的6年實在是台灣的寶貴時間,台灣能否脫離惡鄰的魔掌,邁向光明,擠身民主獨立國家的行列,自己當家做主、海闊天空,真正享受自由的滋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然將淪為共產獨裁的附庸,民主、自由、尊嚴一切化為烏有,台灣被吸進大中國的黑洞裡,台灣民族嚴重撕裂而消失,在那令人討厭的「CHINA」名號下,過著奴化的二等國民生活苟延殘喘。

時間已經不多,台灣建國必須突破的障礙有很多,應該興革的事情也不少,敬請熱愛台灣的有心人士,大家共同來打拼、發聲,喚起更多的台灣人民一起攜手,向建國之路勇往邁進。

祝福母親台灣。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