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關心──書法家陳雲程訪談錄

轉入一條ㄇ字型小巷,突然像走入時光隧道--兩旁是五○年代的仿日式老舊宿舍,迎面一條長長幽深的花徑。這裡沒沒無聞地住著九十二歲的台灣書法文化的國寶陳雲程老先生(一九○六~)。除了還要應付一些無禮的索字客之外,蒔花、品茶、作字,是他老來的生活。他常寫一幅字,大意是老來那管人是人非,關心的尚有一事:「只在花開花落」,但他的內心卻是時起時落。陳老教授深知生在目前這樣一個混亂不安的時世,常有出關、浮海的遐思--我們不也都是這樣嗎?

書家陳雲程,竹南人,現居台北市,他的行、草書,線條細勁飛揚,造形奇正相生,行筆率意,一派天真爛漫。在台灣書壇行、草書十分衰落的今天,能夠看到這樣高水準的傑作,真是令人振奮。

陳雲程雖然六十九歲從師範大學辦總務退休之後,才以書法為專業,但他有家學的淵源。小時後父親曾為他打造一枝「鐵筆」,以鍛練指、腕力及臂力。留學日本入早稻田大學攻讀經濟科期間,曾先後從日下部鳴鶴及本史邑學書。前者是日本近代書法的改革者,曾跟一八九○年攜帶一萬數千帖拓本赴日的中國書家楊守敬學魏碑;史邑則是鳴鶴革新派弟子比田井天來的學生。鳴鶴的書法仍是學者之書,他的書法觀念仍是中國傳統式的;天來則主張書法乃藝術,所以要強烈發揮性情,表現個性。繼承他這種觀點的弟子們,便徹底改變了日本書壇的面貌。陳雲程回台之後,以業餘身份,考取了很難通過的書道老師檢定考試,「二二八」事件期間,他以「棄職出走」,逃過了浩劫。

後來,經友人介紹,到師範大學,以他的經濟專長辦總務,又在師大的書法社當指導老師,直到退休。退休後曾受聘為東京墨藝專科學校的名譽書法教授。台北市西區扶輪社曾為他出版了三冊書法集,中國的西冷印社也曾轉載其中的書論。

陳雲程先生的楷、行、草書都極佳,而以草書最具個人風格。陳教授的草書融合了二王體系、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以及十世紀日本藤原體系的平假名書法,所以流暢自然,迥出時流。這種特異的融合,不但是陳雲程的個人特色,也是台灣書法二十世紀末期一種獨立面目。可貴的是,陳雲程以藝術為依歸,能夠消化這些外來的影響,而獨樹一幟。已故的台灣書法曹秋圃稱賞陳雲程為「狂雲」,真具慧眼。尤有進者,陳雲程是百年台灣書法史上少數碩果僅存的見證者,在維護本土文化的觀點看來,能不珍視嗎?

no19_07b
◎我們封面上的題字是請陳雲程老先生特地為我們寫的。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