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安保協會簡介
近期活動

→會後新聞稿持續更新中 歷經2022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的大敗,面對即將來臨的2024總統與立委選舉,本土政權可能因此終結?這是許多人的擔憂。面對山雨欲來的認知作戰,情勢絕不容我們樂觀。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於2023年5月13號(六)09:30-17:30,假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室),舉行「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論壇(議程如附)。 長期以來,台灣外有中國的武力威脅與滲透,內有「中立」、「等距」、「反戰」、「委屈的和平」…等似是而非、充滿混淆的口號作為包裝,不斷弱化自身的抵抗意志,用虛假的道德高度,掩飾親中的投降主義。反觀,許多人對被威脅、被恐嚇、被霸凌的台灣,極盡批判之能事,卻對中國蠻橫行徑,噤若寒蟬;更時有所見,附和中國、將台灣捍衛自我尊嚴當作挑釁的卑劣行徑。 儘管台灣受益於台美關係強化,以及全球民主同盟與中國霸權的對抗,2024年的選舉結果,就是本土政權是否可以延續,抵抗中國入侵的歷史時刻。如果說蔡英文政府所代表的本土政權剩下最後一年,完全執政的本土政權,有責任透過法制的建立,為台灣民主深化盡最大的努力;面對內外的威脅,我們要盡全力保護生命所繫的台灣。 本次研討會區分「總論」【邁向2024】、「外交」【國際地緣政治】、「內政」【改革之未竟】、「國防」【不委屈的和平】四大部分,並由運動倡議者、學者、專家、政治工作者共同與會。 【本土政權的終結或延續】研討會 會後新聞稿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於 5…

與時間賽跑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 台灣轉型正義究竟何去何從?自從促轉會於去年提出結案報告於 5 月解散後,將該會工作分給行政院6個部門,缺乏明確的法制規範,使得轉型正義成效不彰,也可能化為烏有,今年「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全體民間委員向媒體投書呼籲修正促轉條例,行政院和總統蔡英文都有正面回應,卻因為民進黨二次完全執政剩下最後一年,與時間賽跑,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是否能夠通過,考驗著執政黨的政治意志。 故今(20)日,由台灣安保協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制憲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現代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 貫徹政治意志 落實法制建立」記者會,向政府呼籲須對促轉條例全文修正,真正推動且落實轉型正義工程。 林昶佐:台灣轉型正義是如何落實的問題 無黨籍立委林昶佐談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名稱的歷史由來,當時加上「促進」是「希望找出麼推動台灣轉型正義」,已經是一個尋求共識的妥協,著重社會溝通以及跨部會協調,並且將在未來擬定報告如何「落實」。 林昶佐強調,促轉會任務結束後,提出報告已經提到如何執行轉型正義,因此,我們應該要「落實」,否則就只是歸報告而已。 范雲:《政治檔案條例》需要修法 仍有九成資訊以「國家安全」為由遭遮蔽 民進黨立委范雲提到自己提出對於政治檔案的修法,她表示,目前最大兩大問題:「真相」與「和解」,真相卻只有部分真相,另外,分散至各部會後,目前才剛要推動的轉型正義是否會消失? 范雲說到,當年國家大規模有系統人權迫害,進行人權迫害一定有些工作進行,但是現在檔案局徵集的政治檔案只有 7.7 萬件,代表政治檔案還有很多黑數。更嚴重的是:在 7.7萬件的政治檔案受難者家屬和後人能夠看到的檔案,有 7.2 萬件檔案,高達九成,的資訊遭到遮蔽。 她以曾經申請自己有關的政治檔案為例,與她有關有 34 件,但其中…

[座談會影片連結] 國際挺台聯防的態勢,隨著台灣面臨中國武力侵略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日益明確清晰。美國總統拜登三度明言台灣不同於烏克蘭,美國對台灣有安全承諾,不排除以派出軍隊的方式協防台灣;而在2022年底由美國國會通過後,拜登總統簽署的《2023年國防授權法》,對台灣提供無償的軍事援助,亦提出深化軍事合作的各項具體措施。以此為例,台灣和美國雖然不是邦交國,卻具有準軍事同盟的夥伴關係。 若以美國的印太戰略作為延伸基礎,美日安保條約、澳美英三國軍事同盟(AUKUS)、日英簽署共同防衛的「相互准入協定」,都是在強化印太地區的同盟,視台海現狀為最前線。2023年1月13日,拜登與岸田在美國舉行美日峰會提到「維護台海和平」,論及台灣在此區域安全以及印太和平中扮演的關鍵性重要角色,而台灣的具體作為應是什麼? 和平是眾人所願,但是「為和平而戰」與「為和平而降」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為和平而戰」要求確立敵我關係、加強抵抗意志,以備戰嚇阻入侵,用意志與實力創造和平;「為和平而降」則模糊敵我關係、削弱抵抗意志、癱瘓自我防衛能力,以和平為藉口,猥瑣地包裹投降論。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Carl Philipp Gottfried von Clausewitz)在他著名的《戰爭論》提到「征服者總是愛好和平的,他最喜歡悄悄地滲透進我們的國家」(Der Eroberer ist immer friedliebend, er zöge…

2022/12/1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發佈2022「台美建交」民調,這是連續第三年台獨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委託民意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採手機、市話各半進行民調,訪問時間為11月29日到12月1日。 台灣安保協會謝若蘭理事長表示,此民調就題目設計上,不同於政大選研中心1990 年代開始對於「身分認同」與「統獨態度」的設計。 台美關係、人民自我保衛意願、身分認同與統獨意向是我們長期追蹤的重點,這份民調,適逢九合一大選過後,符合選舉結果,政府整體施政滿意度,相較過去兩年超過三成,今年掉至26.7%。 謝若蘭指出這份民調題目設計特別之處在於身分認同不只限於台灣人還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中華民國人、中國人,因為單純自己是中國人或還會認為自己某個部分是中國人,經過 30 年的民主化,已經大幅減少。但是以前沒被納入選項、被忽視的中華民國人,這幾年的民調顯示:穩定保持在 20-22 %之間。 目前著力不夠深入的「以台灣為名加入國際組織」,卻受到人民高度支持,應該繼續大力推動。從台美軍事同盟、捍衛台灣、兵役恢復為一年等題目來看,台灣人高度關注並捍衛台灣整體安全的問題,也說明面對中國威脅,台灣人的抵抗意志不容小覷。因此,這次九合一選舉「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效應,不應誇大為民進黨敗選的主因。 台灣人認同衰退,被拉向台華不分 2021 年與 2022 年最大的變化是,單純的台灣人從將近4成下降至3成,而較為模糊的中華民國台灣人則從 3 成上升到 4 成。這應該肇因於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模糊的「中華民國台灣」。或許民進黨本寄望將「中華民國人」帶往「中華民國台灣人」,進而成為「台灣人」。但是,事與願違,我們看到的2021-2022的民調統計,反而是「台灣人」被拉向「中華民國台灣人」。…

日期│2022年10月01日(星期六)13:30 主辦│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 協辦│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制憲基金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等團體,於2022年10月1號星期六下午1:30-4:30,假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舉行「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論壇(議程如附)。 經濟安全涉及甚廣,從個別產業到國家總體經濟力量,目前許多專家討論的經濟韌性、供應鏈韌性、核心關鍵技術的保護等,美國在印太經濟架構特別強調了關於經濟安全的半導體供應鏈韌性;日本因應經濟安全,今年5月已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亦在國家部會層級,增設經濟安保大臣,以因應未來經濟秩序的挑戰。台灣此時更需要全面性盤點與制度的建立。 本次論壇,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致詞,黑熊學院共同發起人沈伯洋、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俐甫分別擔任主持人,中經院WTO及RTA中心李淳副執行長、現代文化基金會陳冠憲研究員、元智大學EMBA高仁山教授、台灣安保協會李明峻副理事長、政治大學國際事務研究學院石原忠浩教授、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蔡錫勲教授等專家發表專題報告。 [全場次影片連結] 【議程表】 時間 議程 13:00~13:30 報到 開幕13:30~13:35 陳南天│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