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2007-07

封面故事「台灣認同的追尋: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即在此思維下策劃而成。賴和(1894~1943)不僅是「台灣新文學」的領航者,也是台灣民(國)族運動的參與者。身為醫生的賴和,在懸壺濟世之餘,以「勇士當為義鬥爭」的精神積極參與社會與文化運動,並透過文學創作替弱勢者發聲,向外來殖民政權進行非武力的鬥爭。值得一提的,賴和深切瞭解在反外來殖民政權的鬥爭中,知識份子的妥協性格時常造成困擾;因此,知識份子的自我批判或覺悟屢屢出現在賴和的作品中就不足為奇了。

成立於1921年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個成立的反外來殖民政權的社會團體。賴和因緣際會參與文化協會並長期擔任理事,並藉其作品做思想啟蒙工作以及對文化協會發展路線的思考。對賴和專研甚深的清華大學台文研究所陳建忠博士,特別為本刊就賴和與台灣文化協會的關係作一分析論述。

賴和的文學作品,從早期的漢詩,到練習以中國白話文寫作,以致於晚期以台語文寫出兩篇台語小說,我們不免要問,賴和對台灣民(國)族認同又如何呢?邱偉欣博士的「讀賴和的〈台灣通史十首〉」,可讓我們細心體會;而社會學家許維德博士從國族認同的角度,比較兩本研究賴和的專書,詳細論證賴和的台灣國族意識,值得讀者細讀。

    • 范小鳳◎手護台灣大聯盟志工 當手護台灣大聯盟「全民追討國民黨黨產」連署活動,決定自 4/11起,從第一站民主聖地 —【艋舺公園】開始,到 6/15結束連署的第九...
    • 林碧華 二00四年夏天,造訪台灣駐日本大使許\世楷和慮千惠夫婦,在藏書豐富的書架上,看到三個長列的「台湾青年」雜誌,從創刊號到最後一册五百號。多麼沈重的歷史,來...
    • 邱偉欣◎中研院植微所博士後研究 網際網路(Internet)在最近短短的幾年內(誠然, 它已經發展許\久), 迅速的蔓延並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藉由網際網路所傳...
    • 王至劭◎高中教師 發生時間: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六日 感謝黃金島先生等前輩為台灣的努力與犧牲 值此二二八大屠殺六十週年紀念之際,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當時埔里愛蘭橋附近...
    • 鄭惠敏 生活在台灣這麼久的時間,我卻常常為了假日該去哪裡逛逛晃晃而煩惱,翻開旅遊報導的書籍,電視旅遊節目的介紹,琳瑯滿目的美食與泡湯介紹還有飯店設備的詳細資訊,...
    • 妙子 若非生生不息的泉源活水由酷似珊瑚狀的烏山頭水庫汨流而出,從山巔向著台灣海峽的方向,循著蜘蛛網狀的嘉南大圳滋潤著嘉南大地的每一顆稻穗,今日嘉南平原 上迎風搖...
    • 沈建德◎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十年前中國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香港,不是「租約到期」,而是利用聯合國表決。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聯合國大會一五一六號決議,當時七...
    • 詹文碩◎巴黎經濟戰爭學院碩士 我家隔壁有間法拍屋。 門鈴上貼著令人望而生畏的法院封條,門的上方卻懸掛著一條紅色的秘宗布幔,兩相對比格外顯的詭譎。 當然,它並非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