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台灣認同的追尋: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即在此思維下策劃而成。賴和(1894~1943)不僅是「台灣新文學」的領航者,也是台灣民(國)族運動的參與者。身為醫生的賴和,在懸壺濟世之餘,以「勇士當為義鬥爭」的精神積極參與社會與文化運動,並透過文學創作替弱勢者發聲,向外來殖民政權進行非武力的鬥爭。值得一提的,賴和深切瞭解在反外來殖民政權的鬥爭中,知識份子的妥協性格時常造成困擾;因此,知識份子的自我批判或覺悟屢屢出現在賴和的作品中就不足為奇了。
成立於1921年的「台灣文化協會」是台灣日治時期第一個成立的反外來殖民政權的社會團體。賴和因緣際會參與文化協會並長期擔任理事,並藉其作品做思想啟蒙工作以及對文化協會發展路線的思考。對賴和專研甚深的清華大學台文研究所陳建忠博士,特別為本刊就賴和與台灣文化協會的關係作一分析論述。
賴和的文學作品,從早期的漢詩,到練習以中國白話文寫作,以致於晚期以台語文寫出兩篇台語小說,我們不免要問,賴和對台灣民(國)族認同又如何呢?邱偉欣博士的「讀賴和的〈台灣通史十首〉」,可讓我們細心體會;而社會學家許維德博士從國族認同的角度,比較兩本研究賴和的專書,詳細論證賴和的台灣國族意識,值得讀者細讀。